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的一些想法74786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好不

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的一些想法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从以老师为主导开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而如何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如何分组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中国论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63-01


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进展。美国的斯莱文定义的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现在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不下百种,可以说“合作”是一上宽泛的概念。我们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而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我们应给予关注的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当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


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许多研究合作学习的专家都建议异质分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


那如何分组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个很大的重点,下面就对如何分组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我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的小组:


地缘型小组:即按照学生家庭住址远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法非常适合需要学生课外进行探究的学习活动,有不少合作探究的问题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这样,就需要教师把家庭住址相近的学生组成同一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兴趣型小组:即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在平时要多观察学生的个性,把兴趣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种分组方法特别适合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时使用,因为小组成员志趣相同,更容易凝聚成一个充满合作精神的团体。


强弱互助型小组:即把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基础较弱、各方面表现欠佳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种小组实行“一对一”互帮互学办法,促进后进学生更快地进步。这种学习小组适合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制定合适的激励措施,真正达到全组同学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强强联合型小组:即由班内优秀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这种小组适合那些探究程度比较深、创造能力要求高、挑战性比较强的学习活动,因为都是基础比较扎实、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更容易充分交流,深入探讨,更易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弱弱共济型小组:即由班内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这种小组适合难度较低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通常后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往往没有发表自己言论、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弱弱共济型学习小组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


二、注意小组成员编排的科学性。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其分组方式采用异质分组,如① 高、中、低能力混合组合;② 中能力组合;③ 高能力组合;④ 低能力组合。同时还不应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比如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可以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其次,学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们”进行表达,这实际上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有关,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教学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学习即日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研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