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血压高热惊厥多种脑病,究竟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在中医发展的几千年中,自《伤寒杂病论》诞生以后,伤寒学派林立,直到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成为了中医史上最强的两大学派。其实,寒温并非是孤立存在的,清代名医俞根初,写成《通俗伤寒论》,虽然多以伤寒立论,却也蕴藏温病之法,尤其是他所创的一个经典名方,专治危急重症,更是既有伤寒意,又有温病法,堪称经典,而这个奇妙的方剂,就是羚羊钩藤汤。

羚羊钩藤汤由“羚羊角片(先煎),霜桑叶,京川贝(去心),鲜生地,双钩藤(后入),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秋日生活创作季#(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等10味中药组成,水煎服。羚羊钩藤汤的主要作用是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主要适用于热盛动风证,临床上多以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等为主要表现,舌脉上常以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为特征。

对于羚羊钩藤汤的配伍,也是颇为奇妙。全方以羚羊角和钩藤为君药,羚羊角平息肝风、清热镇惊,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以桑叶、菊花为臣药,桑叶清肝热、息内风,菊花解肝热;以鲜生地、生白芍、生甘草、竹茹、贝母、茯神为佐药,其中鲜生地、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液、柔肝舒筋的作用;竹茹、贝母清热化痰,茯神平肝宁心;以甘草为使药,兼以为使,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对于羚羊钩藤汤的方中要药,历代本草典籍有话说,《本草纲目》中对方中君药的认识很明朗,认为羚羊角“平肝舒筋,定风安*”“辟恶解*”;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说,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对于桑叶,《重庆堂随笔》明确指出,可以“息内风”,而菊花,《本草正义》中说,“平肝火,息内风,抑木气之横逆”。茯神,《要药分剂》中指出,“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而风定,风定则心宁,而厥自止也”。

羚羊钩藤汤原本是为肝经热盛生风之证而设,病势急暴,病情危重,而羚羊钩藤汤全方10味中药,意在清热凉肝、息风止痉,同时兼以滋阴增液。全方的配伍,重在凉肝息风,同时兼容增液、化痰、宁神之法,法度严谨、主次分明,尤其是针对风动痰生、神*不宁的病机,配伍祛痰、安神之药来增强平肝息风之能,在同类方剂中,是开创者。

羚羊钩藤汤出自清代名医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此书虽然名曰论伤寒,实则是融通伤寒与温病,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外感热病,而羚羊钩藤汤一方,却是俞根初最为著名的代表方。只不过在《通俗伤寒论》原著中,并没有说明羚羊钩藤汤的主治功效和适应病症,只说了“凉肝息风法”五个字,真是惜墨如金呐!但是清代名医何秀山却给出了点评,认为羚羊钩藤汤的主治证候乃为“肝风上翔”,对于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痉厥”。

对于羚羊钩藤汤的君臣佐使,清代名医何秀山认为,羚羊钩藤汤以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为君药,主要起到息风定痉的作用;以川贝母、茯神木为臣药,其中川贝“善治风痉”,茯神“专平肝风”;以芍药、甘草、鲜生地为佐药,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以竹茹为使药,主要发挥“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的妙用,有“同气相求”之意。并赞叹,羚羊钩藤是“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急泻肝火以熄风,庶可救危于俄顷”!

但对于羚羊钩藤汤的渊源,其实可以远追隋唐时期的《古今录验》和盛唐时的《必效方》,二书均记载了“钩藤汤”,其中《古今录验》中的钩藤汤主要由“钩藤,蚱蝉,蛇蜕皮,大*,石膏,*芩,竹沥,柴胡,升麻,甘草”等中药组成,而《必效方》中的钩藤汤由“钩藤,牛*,龙齿,蚱蝉,蛇蜕皮,麦冬,人参,茯神,杏仁”等中药组成。这两个方已经将平肝息风止痉药与清热、化痰、养阴、安神等中药配伍应用于小儿壮热惊风。这是羚羊钩藤汤的早期雏形。

但是,自唐代的两个钩藤汤问世之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关于外感热病热盛动风的证治,直到明清时期才正式形成完整的体系。清代名医叶天士、薛雪对内风证有所描述,但是未出专方,而俞根初所创羚羊钩藤汤,为热极动风证提供了有效专方。在现代的很多个《中医内科学》的版本中,羚羊钩藤汤被列为治疗中风热闭证的主方,可见羚羊钩藤汤在现代临床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羚羊钩藤汤在临床运用时,也会根据临床兼变之证,进行加减化裁。一般来说,气分热盛而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加石膏、知母;营血分热盛而见肌肤发斑,舌质红绛,加水牛角、牡丹皮、紫草;兼腑实便秘的,可加大*、芒硝;兼邪闭心包、神志昏迷的,加紫雪或安宫牛*丸;抽搐不易止息,加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喉中痰涎壅盛的,加鲜竹沥、生姜汁、天竺*;高热不退,津伤较甚,加玄参、天冬、麦冬;高血压,头晕目眩,加天麻、夏枯草、白蒺藜。如果在临床中,没有羚羊角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山羊角,或者选用珍珠母替代,但是用量一般需要是羚羊角的二至三倍,并酌情加入石决明等重镇之药。

羚羊钩藤汤是凉肝息风的代表方剂,临床中以高热、抽搐为证治要点,在现代临床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妊娠子痫等辨证属于肝热生风或肝阳化风的;风湿性脑膜脑炎、急性菌痢合并脑病、重症肺炎伴中*性脑病、面肌痉挛、癔病等引起的抽搐或痉厥辨证为热盛或阳亢风动的,都可以运用羚羊钩藤汤辨证治疗,亦有良好疗效[1]。

对于羚羊钩藤汤的药理研究比较少,这是目前的美中不足,但是它的现代临床应用,却一直在持续延展。羚羊钩藤汤可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衰竭、风湿性脑病,急性菌痢合并脑病,先兆子痫,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病三期,重症肺炎伴心衰,中*性脑病等危急重症[2];结核性脑膜炎[3];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脑型疟疾、各种中*性脑病、高热痉厥[4];急性脑出血[5];经行头痛[6]等疾病。对于羚羊钩藤汤来说,融裁伤寒与温病,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奇效良方,但目前唯一的遗憾,就是药理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有待进一步实验和进展。

参考文献

[1]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孙伯敬.羚羊钩藤汤在危重病中之运用[J].河南中医,,(6):39-41.

[3]郭尧树.羚羊钩藤汤新用[J].中医药学报,,(2):30-31.

[4]哈小博.漫谈漫谈羚羊钩藤汤[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5):28.

[5]张玲珍.羚羊钩藤汤加味治疗急性脑出血22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4(5):-.

[6]刘瑜.羚羊钩藤汤加减治疗经行头痛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8(5):52.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