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的是,生离死别”看《鬓边不是海棠红》时,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商细蕊为了叫醒一直昏迷不醒的程凤台,他爬上了房顶,从清晨唱到了日暮,声音都唱嘶哑了。也许,电视剧里就几个场景的转换,理性告诉我,剧情都是骗人的,但隔着屏幕的我,却内心翻涌,忍不住泪流。人生在世,能有这样的知己,此生无憾了。商细蕊重情重义,在得知程凤台醒过来后,他没有去床前探望,而是悄然离开,拖着疲乏不堪的身体。偌大的程家,没有一个人关心他,唯有年少时,对他照顾有加的师姐蒋梦萍,唤他一声“细伢子”,并让丫环抱出孩子给他看。临了,师姐眼睛噙着泪水问他,“细伢子,你不恨我了吗?”,看过剧的人都知道,商细蕊与蒋梦萍之间的纠葛,商细蕊因为她的离去,还发了癔病。在外人的眼里,商细蕊是个戏痴,不懂得人情世故,即便是再疼爱你的师姐,也有出嫁离去的时刻。师姐蒋梦萍也误以为,商细蕊一直记恨她,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其实,在商细蕊的心里,他从未恨过师姐,他恨的是生离死别。听到这一句沙哑的台词时,心头为之一震,眼泪也止不住往外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受不了一点感动,尤其是像商细蕊面对师姐质问时,脱口而出说的那句话,“我恨的是,生离死别”难怪有人说,人生最苦,是别离。年少的你,也许还不能感同身受,说离别的苦,未免有点矫情了。曾经的我,也如你那般,从未觉得离别会苦。总觉得,分开是为了下次更好的重逢,所以每次离别,我都没好好告别,总会微笑着说再见,心里面也会笃定,真的会再见。可现实却让你心酸,一声再见,可能再也不见。印象最深的是大学毕业那会,在吃了散伙饭之后,陆续送走要好的朋友。我们相拥,我们欢笑,我们告别,我们说好要再见。本以为,不过是一次简单的分别,又不会真的不见面。但在那个当下,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有人偷偷坐在车里抹眼泪,不敢回头看,欢送他离开的同窗挚友。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分别之后,再见也许是再也不见了。人生最苦,是别离。只可惜,等到领悟到时,却已人在他乡,心头在乎的人,远隔千山万水,唯有让清风捎带心中的思念,问候同在一片夜空下的那个他。其实,这种空间阻隔的别离,只是短暂的别离。在科技和通讯如此便捷的当下,想要见个面,还是能轻易达成的。最苦、最难的是,生离死别。因为想说的话,永远没能面对面地说出口,这样的遗憾与悲痛,是伴随一生的。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对她的感情颇深,想着等我工作赚钱了,就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这个心愿,我一直藏心底,没有跟外婆说过,想着能让她惊喜和高兴。可现实却剥夺了我尽孝的权利,在我毕业那年,外婆病逝了。在奔丧的路上,我难过了一路,想起先前种种,外婆疼爱我的画面,越想心里面越难过,眼泪就止不住往外涌。我恨,自己没本事,不能孝敬到外婆,也恨岁月,为何要这般残忍,硬是要拉走,一个还没享受过清福的老人。若是人生能如我们所愿,那岂不是皆大欢喜,没有遗憾与悲痛了。时至今日,我算是体验过了生离死别,也明白了其中的苦,着实是让人不好受。许多人,明知道离别之苦,却仍放不下面子,在该好好告别的时候,没有好好道别。若是分别时,我们能不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而是本能地真情流露,说到嘴边又压回去的话,想拥抱又迟迟挪不开那双手。那我们心里的遗憾,则会少许多,也不会在午夜梦醒时分,怅然若失,感叹当初的离别之恨了。其实,我们之所以恨离别,不是因为别离本身,而是它衍生出来的情绪。人生在世,生离死别是避无可避,但我们能尽量让它所带来的伤痛值,低一点到再低一点。方法无他,唯有直面它,不躲避。该离别时,就严肃认真地离别,不要敷衍了事,也不要小瞧了它。你有多庄重地对待离别,往后你的人生里,将会少许多悔恨与遗憾。因为你都全心全意去离别了,也就了无遗憾了。哪怕有,也是微乎其微的。人生最苦,是别离。请你在该告别的时候,好好告别,不要给自己的人生,添上这一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