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喉喑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1#

林某某,男,51岁。年12月29日初诊。

主诉:声响低沉3月余。

病史:患者缘于3个月前受寒后浮现咽痛,声响渐渐低沉。病院调节后声响低沉好转,但遇天冷时声嘶又加剧,前医以桑菊饮、银翘散等中药和抗病*、抗生素等西药及超声雾化喷喉等调节,未见显然好转。经人讲解,转诊于吾师门下。现症见:天冷时声嘶,咽痛痒,时干,时有咳嗽,痰少,鼻塞流涕,身困,腰酸,兄弟易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稍数。

处方:麻*附仔细辛汤加减。

麻*12g炮附子10g(先煎)细辛3g

桔梗9g辛夷9g地肤子20g

白鲜皮20g蝉衣9g连翘15g

五味子20g徐长卿20g

7剂,水煎服,日1剂,日夕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1.5):患者诉服药后,声响低沉好转,咽痛消散,痒时易咳,痰少而黏,舌质淡,苔白厚,脉沉。予上方加浙贝母20g、枇杷叶12g。续进14剂,煎伏法同前。

年4月22患者因腹痛来诊,见知服上药十四付后,声嘶未再做,声响清澈,别的诸症悉除。

案语:喉喑是中医病名,是指以声响低沉为紧要特性的喉部疾病,又称为“低沉”、“声喑”等。《*帝内经》中称之为“喑”、“音嘶”。此病相当于西医中的各样缘故而至的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劳损,声带小结及癔病性失音等疾病的规模。咽喉系肺、肾经脉注意之所,病位多在肺肾,病变在咽部。喉喑病因时时有内伤、外感之分,病性有底细之别,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属内夺而喑也。如《景岳全书·声喑》云:“低沉之病,当知底细。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

本案证属太阳、少阴两感外邪而内外同病。《灵枢·忧恚无言》曰:“喉咙者,气之是以高低者也,会厌者,声响之户也……人蓦然无音,冷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风寒束表,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烧;肺主外相,表邪犯肺,肺气上逆则咳嗽、鼻塞流涕;寒邪客咽则喉痒咽痛,甚则声响低沉;腰为肾之府,少阴阳虚,故见腰酸;阳虚失于温存四末,故见兄弟冷;少阴阳衰,神疲不支,故见身困;咽干、脉数为风寒外袭,内有郁热之象。

《张氏医通》云:“暴哑声不出,咽痛反常,卒但是起,此大寒犯肾也,麻*附仔细辛汤温之。”吾师投以麻*附仔细辛汤加减而收温下宣上、开窍启闭之功。麻*附仔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烧,脉沉者”之太阳少阴两感证。方中麻*辛以解表,使表邪由汗而解;附子通阳温经,既助麻*辛温解表之力,又解里寒之邪;细辛辛温走窜,为少阴表药,直入少阴,由内而外,浑家附子以兴阳,外援麻*以解表;桔梗开宣肺气、祛痰利咽;风寒阻滞鼻窍而至的鼻窍败北,故加辛夷花辛温散寒、宣通鼻窍;地肤子、白鲜皮、蝉衣疏风散邪,且蝉衣乃其为治音哑之要药;蝉衣、连翘透散郁热;徐长卿祛风静痛;五味子敛肺止咳。诸药相伍,肺气得宣,郁热得清,气机得畅,咽喉得利,声响自复。

二诊时患者诉服药后颇效,诸症皆减,痒时易咳,痰少而黏,舌质淡苔白厚,脉沉。故于上方基本上加浙贝母、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此案药证投合,取效敏捷,诸症皆除,药后全愈。

免责表明:本平台所发表的实质归干系势力人总共。咱们分享此文的方针是流传和进修调换中医。中诊疗病谨慎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波及的方药切不行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