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年天子福临他所反抗的,亦是他所依赖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01

一直以为,福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为了一个女人而削发为僧,置整个大清江山于不顾。

一直以为,福临不是一个好儿子,他一直无法体会母亲的苦心,甚至选择死亡,弃母亲于不顾。

一直以为,福临不是一个好父亲,曾经在《康熙王朝》里看到,他对自己染上了天花的儿子——玄烨的漠不关心。

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里,统治的君王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每个皇帝身上都有说不尽的事迹。

是的,在传统史观里,顺治软弱、平庸,上与孝庄皇后、皇太极、多尔衮,下与儿子康熙大帝相比,无不逊色。

然而这个少年天子在上下两强的局面里,在多尔衮和孝庄的夹缝中,依然在清朝历史中留下了不得不提的一笔。

当我看了《少年天子》,对那个曾经我以为不忠不孝不义的顺治皇帝,心中剩下的,只有对他那悲剧一生的同情、惋惜与深深的哀痛。

顺治帝在位的十八年,亲政的十年里,承载着帝王家独有的酸甜苦辣。

在刘恒的笔下,顺治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帝王符号,他害怕死亡,对被清军屠sha的无辜者心存愧疚。

他心思细腻,飘零草木都能让他驻足停留。

他心似少年,只恨自己生于帝王家。

顺治矛盾之处就在于:他留有太多为人应有的情感,以至于和杀伐决断的天子身份格格不入。

害怕死亡的顺治,最后却只能走向自jin,身为囚徒。

他无力改变命运,只好以死亡做最后的抗议。

他的一声叹息,是绝望的余音。

02

02

福临,他五岁登基,十三岁亲政,死于二十四岁的花样年华。

他的一生,短暂而苦涩,世界于他,不过是刹那芳华。

童年阴影是多尔衮,一个暴戾而权倾朝野的人,他最畏惧的人。

这一切养成了他软弱胆小的性格,喜怒无常、情绪不稳、没有安全感。

母亲孝庄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将他推上了龙椅,却限制他的权力。

孝庄看不得小皇帝不懂事,屡次教导他,校正他,希望他眨眼成熟起来。

剧中,即位之初的顺治对太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额娘高兴就好。

福临,大概是唯一见过人前坚强的母亲背后心酸的人了。

因此,他不忍也不敢让孝庄伤心,母亲即道理,母亲即答案。

关于母亲,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悲辛,顺治都知道。

因此,刚刚登基的他,尽管不情愿成为帝王,但为了母亲,他愿意背负起庞大帝国的荣辱之责,违背本性地做一个朝臣眼中的”合格“君王。

因此他和孝庄之间,血脉亲情割不断,但心理上,两人的差距是巨大的。

顺治激进的治国之道,偏汉轻满和孝庄希望平稳过渡相反,母子俩矛盾越来越深。

皇权和皇上是剥离开来的,皇上不是想做什么做什么,他受整个统治集团的限制。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造成满汉两大民族文化的互相冲突与渗透。

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却不断遭受保守势力的阻挠。

他作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帝王,处于满汉交界处的少年天子,既锐意进取、具有雄心大志,又有自尊和自卑、刚愎自用和脆弱的双重性格。

这个少年天子个人对满蒙汉文化的交融充满期待和光明的憧憬。

他多年刻苦学经读史,想要有所作为,以英主明君流芳青史。

少年的雄心勃勃,使他祈求着天下一统而后大治的局面。

然而,他的每一步除旧革新都要受到阻碍,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

满汉一体成为太过遥远的神话。

他追求的不过是自由与认可。

可他听进了太多假话,背负了太多要求,太少的人不愿意对他付出真心,太多的人对他小心翼翼。

很难想象这么多看奏折的深夜,他是如何置身于空荡荡的大殿,如何看天上的冷月,如何忍受肃杀的气氛,如何和那么多虎视眈眈的人斗,如何面对还没统一的江山......

孤独,彻骨的孤独,无人能懂得孤独。

03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顺治是少有的仁慈君主,且他没有其他帝王那样的普遍性格。

如唐太宗,康熙般的明君,为国家,为民众,或者更像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名誉而披肝沥胆,甚至有时大义灭亲。

如秦始皇,成吉思汗般的枭雄,将天下视为一己私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又如周幽王,明熹宗般的昏聩之君,终日沉溺于美色或者其他与朝政无关之事,致使奸臣横行,宦官专政。

而顺治都不在这几类之中。

顺治年轻有为,整吏治,兴农业,为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根基。

这点与历史上的明君相似,但顺治又很注重自己心灵的解脱。

身在皇宫,处万人之上,顺治却并不快活。

他虽然统治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却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成就感。

政治上,他想吸收汉族的优秀文化,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以仁孝治天下。

然而,在那些以铁骑踏平了中原的满人眼里,他这样做就是懦弱。

他的任何改革措施都会遭到他们强有力的反对,一切重要事宜还是太后孝庄说了算。

是的,他有着智慧和美貌并存的母亲,他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他有着善良的心,他有着种种乖张的行为。

如他的母亲一般,他有着许多说不清的谜。

哪怕是他的死,也没有人可以说得清。

一切随着黄天厚土埋进历史的长河,无法复阅。

天子就是天生为政治而生的那个人,政治本是很男性的词语。

他该是冷静、沉着、理性而决不儿女情长的,他该是以江山为重,权衡利弊,从而取舍的。

可这些他一概没有,他侠骨柔情,他相信因果报应,他从未纵马沙场,可他却时时怕着鲜血淋淋的轮回。

他为爱痴狂,并为此舍生忘死,故事演绎地刻骨铭心。

他仰慕汉文化的博大精深,重用汉臣,并为此而屡遭非议。

他的治国策略与刚入关内野气未尽的满清皇室大相径庭。

于是他不断抗争,因他是至尊之位,他有理由让自己任性。

可他又不断妥协,在“这个世界不符合我的理想”中消沉逃避。

回到后宫,还是太后做主,作为一个母亲,太后自然是疼爱儿子的。

只可惜,她似乎从来都没有读懂过自己的儿子,她为他选了皇后,一个他不愿意娶的女人。

于是,从骄奢善妒的皇后,到轻贱蠢笨的谨贵人,再到虚伪做作的佟妃,他找不到一个可以真心相对的人。

面对朝廷,他无能为力;回到后宫,他更是苦不堪言。

政治的不如意使他心力交瘁,情感的纠葛又给他带来无边的苦痛。

他在清初的政治矛盾和宫廷矛盾的漩涡之中苦苦挣扎,遍体鳞伤,最后仍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终于成为了这种种争斗的牺牲品。

04

作为一个万人之上的皇帝,在世人的眼中,他大权在握,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有谁能理解他的痛苦?

高高在上的天子,内心的荆棘坎坷无人知晓。

权利与金钱,多少世人疯狂的追逐,而有权有钱可以真正的快乐吗?

顺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世界上福报最大的人就是皇帝,呼风唤雨,掌天下之柄,为多少人称羡。

在这么多光环的包围之下,帝王却并不如人民想象般那样自由。

而顺治正是渴望这种自由,渴望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渴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这一切对他来讲,几乎都成了奢望。

邓超塑造的顺治皇帝——福临,是一个极其成功的艺术形象。

他的举首投足之间无不散发着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他的眼波流动的深处,闪烁着的是世人久违了的血性和善良。

他的确是一个俊朗的少年,他坚硬中的柔软、爽朗中的忧伤又无法不让人怜爱。

片头曲一开始,是年青的福临愤懑而压抑的喊道:

我自己的事情,凭什么要跟别人商量!凭什么!

这句现在看来略显中二的话听上去有些可笑。

然而,福临却困在那漫长青春期里,耗尽半生同看得见看不见的桎梏反叛、妥协、妥协、反叛,终身都不曾摆脱,也终身未得到解脱。

邓超演活了那个时候的顺治。

他不是不勇敢,五岁随皇太极狩猎时就能射下鹰。

流淌着骁勇善战之族血液的他,喜狩猎,精骑术。

他只是不同于那些八旗亲贵,将滥sha当做荣耀,将嗜血成性看做巴图鲁的勋章。

他的宅心仁厚,却被亲贵当作懦弱的笑话。

观摩kan头那一刻的福临,即使身边有孝庄,也显得分外孤单。

减免赋税,一再蠲免受灾地区的钱粮,对战乱后的社会恢复经济、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这些仁政是否实行到位,天子是看不到的,又或者,有人不让他看到。

一人与万人之间,隔了重重宫墙。

所以他忍住对安巴度的反感与不适,忍住对那些随意改口的百姓的不满,也要把民间看法听下去。

这样的修为,尤其对一个年轻的帝王来说,并不容易。

福临是脆弱的。

在他任性的外表下掩埋着深深的自卑和怯懦,无法忍受周遭的威严施压。

福临是扭曲的。

在他诉说着多尔衮的侮辱欺凌的时候紧紧地蜷缩着,那颤抖的语音中分明包含着怨愤与痛楚,悲哀与无奈。

至尊至贵的最高统治者,拥有一个帝王的无上特权,却被无情的剥夺了一个凡人应有的快乐。

在那个黑暗无边的森林里,见不着一丝光亮,你若试着苦苦地执着寻找,只有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

在那个快要让人窒息的时代中,绝大多数人学会了依附和顺从,就如同覆巢之下的危卵。

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纲常的阴影下苟延残喘,卑微地麻木地活着,无论如何也挣脱不了。

这是一场现代人也曾经历过的反叛。

我不愿意属于“我的身份”,我不愿意按照“身份”要求我的活法活着。

那么,我有出路吗?

福临没有找到出路,他曾屈服,却无法背叛自己的心意。

他曾强硬,却无法承受带给别人的伤害。

他一次又一次地崩溃,像个孩子那样大哭。

进,伤害别人;退,伤害自己。

左右为难,进退无路,他想怎么办,他能怎么办,他敢怎么办?

在一群循规蹈矩的古人里,福临是个现代人。

他不忠于“皇帝”这个身份,只忠于“福临”这个人。

皇帝和福临没有冲突的时候,他是圣明天子,自信,果敢而英明。

皇帝和福临冲突的时候,他是任性的孩子,软弱,残忍而反复。

他在这两种身份之间徘徊,终生无解。

紫禁高墙内,这一出出悲剧是谁造成的?

这一个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是谁蹂躏的?

不是皇上,也不是太后,是皇权。

高墙内的所有人都只能按着这出戏上场下场,硬着头皮走下去,坦然接受着镣铐枷锁。

自由,是不存在的,想争取,只有生不如死。

05

曾经有很多片子让我看完以后放声痛哭。

可是《少年天子》,让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伤痕累累、心灵疲倦,血肉模糊。

那种渗骨的悲凉让人看了几乎绝望,好像自己的心也像福临一样渐渐地枯了。

无限悲辛。

刘恒,《少年天子》的编剧和导演,热情得近乎疯狂又冷静得近乎无情得将顺治的一生娓娓道来。

这部剧的悲剧是人性上的悲剧。

一直觉得说到人性,往往矫情得可以,什么是人性,又有多少人写得尽?

好像那些所谓的“大家”们,不制造点悲剧就不算懂得人性。

可是《少年天子》却是真真正正得在借顺治的皮讲刘恒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他眼中的人性。

关于《少年天子》的立意,刘恒说——

我只想传达我的世界观,比如对死亡、暴力的看法。我对清宫戏的新路子之类不感兴趣。我的目的是探讨生命的意义,并为此喜悦或哀伤。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搞什么都行,逼急了写诗都行,可惜我没那个本事,暂时也没那个愿望。

纵观他的作品,他所擅长的并不是跌宕的剧情或者诡异的争斗,他最擅长的是刻画人物。

所以,在《少年天子》的世界里,紫禁城并不金碧辉煌,而笼罩着一层灰茫茫的色彩。

紫禁城森森严严,尊贵的人随处可见,可宫门之内满是死亡与bao力,数不尽的是不平等的关系与被抹杀的个体。

人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异化自己。

下人称呼自己为奴才、chu生已被视为天经地义,女子们则一边粉饰自我、等待宠幸,一边结成对食、四处求人。

而作为天子的皇帝,看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该是逍遥自在、肆意妄为,实现自己最大的存在价值了吧?

《少年天子》告诉你——

不是的,不是这样,皇帝是封建历史的囚徒,皇帝一样做不了自己的主。

顺治帝福临就是这样一位皇帝。

他要求释放死囚,可大臣们却将死囚sha死。

他想放过无辜的人,却阻止不了一次次屠sha与株连九族。

他想要励精图治,却无法尽数罢免贪腐官员,因为一旦罢免,他将无人可用。

到最后,他想要出家,想要走出囚禁自己的皇城,依然也无路可走。

剃度以后,看到他穿着白衣服坐在那里,那样的圣洁,又那样的遥远。

曾经有那么多情绪在他翻滚的眼神里,如今什么都没了,只剩下平静安详的笑容。

玄烨不解:

皇阿玛,为什么你每天喝粥,还长胖了?

济度说福临读书读得有了癔病。

岳乐垂下眼睛,你什么都不懂。

我没有摔碎大清国,我把自己摔碎了。我已经碎了,拼不起来了。

不知他死前淌下的那滴清泪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我,那意味着一个40集的梦,没有好好得做,就不得不醒了。

“枉我是万人之上”,读来多么怆凉,终不及隔世回头一望。

最后福临对太后说:

孩儿决心已定,不可改变,请您放我出宫。

可最终,刘恒给顺治安排的结局却是“出家而不得”。

《少年天子》的无可奈何,也在此呈现地淋漓尽致。

于是,连顺治也体悟道:

任何一个帝王都想永垂不朽、长命百岁,可最后都埋在了地下,掘地三尺,都只是白花花的骨头。

06

福临的死,多少人理解为殉情。

其实,早在乌云珠去世之前,他就已经被太多人撕裂开来了。

额娘、嫔妃、敌人、臣子、满人、汉人......

仁慈如他,敏感如他,脆弱如他,怎么可能不被活活困死?

乌云珠是他最后的稻草,最后的慰藉,最后一个和他一样不属于皇宫的人。

一旦失去了,他便垮了,肉体加上整个灵魂统统都垮了。

死亡,在被异化的世界里反而成为解脱的方式。

福临在遇到乌云珠之前,他有过艳绝后宫的皇后,有过问完顺从的槿贵人,有过美丽娇俏的佟妃。

他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与皇后斗气,与槿贵人撒娇,与佟妃嬉闹。

直到遇到乌云珠,他才真正成为一个男人。

那是他真正的灵魂伴侣,是他在这个王朝里感到孤寂时唯一不灭的灯火。

乌云珠像是那个时代最终极最理想的一种表现。

她的才情,她的雍容大度,她的灵活聪慧,还有那一团令人起敬的儒雅的书卷气,都在给予一个王朝最初的洗礼。

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她的熏陶点染了她的气质与涵养。

对于顺治来说,她能读懂他的心,是他难得的红颜知己,是他满汉一体思想最有力的支持者。

整个朝廷上下,后宫三千佳丽,只有乌云珠,只有她懂得,皇帝是天下万民之君王,并非满洲一部之酋长。

乌云珠的出现,像荒凉沙漠上流淌的一道清泉,给予福临的生命一泓灵动的色彩,在他的心中有强烈的对比。

而这一切,使他近乎疯狂地爱着乌云珠。

他对乌云珠,是一颗真心对另一颗真心的爱慕、怜惜与敬重。

如果两个人只是民间一对普通的夫妻,那将是一世的幸福。

然而,他毕竟是皇帝,除了爱情,还有江山。

他其实很想做出点什么,但最终什么都做不成。

他抵触母亲的强势,但若没了太后的强势,他或许连皇位都保不住。

在某种程度上,他有点像宝玉,既反抗着他所生存的环境,却又不能不去依靠它。

人生于他而言,是空茫一片。

他的心境与独行在漫天飞雪中的宝玉没有分别。

有的人穷其一生,不能明白自己痛苦的根源。

他们会慢慢忘了自己的痛苦,忘了或许也是一种策略。

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日子简单沉重地叠加,心一天天麻木老去。

福临是聪明人,唯其聪明,他的痛感也比别人来得分明而持久。

唯其聪明,他终于在失去了最后一点所爱之后,明白了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

所有人都觉得福临的绝望来自乌云珠的过世。

其实乌云珠的死不过是加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的痛苦由来已久,在乌云珠出现之前,在乌云珠过世之后。

只要他还在天子的位子上,他的痛苦就会绵延至死,没有尽头。

失去乌云珠,失去爱情信仰的惶惑恐惧,只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痛苦和束缚。

乌云珠的死促使他终于彻底背离了他早已经厌倦的生活,不仅是爱情逝去,更是政治理想的破灭。

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07

福临的每个想法,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只是在当时各方条件和势力不具备的情况下锋芒太甚。

他和乌云珠联合重用汉族士人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清初的宫廷亲贵的打压下逐渐被孤立,最终失败。

他终于觉悟,让他痛苦的,不是母亲,不是皇后,不是济度们的不理解,不是乌云珠的死。

让他痛苦的是他这皇帝生活本身,是他自出生就无法选择的天子的身份。

他错只错在不该以这样的性情,却生而作为一个开国之君。

福临终于获得平静,他布衣芒鞋,清粥寡饭,神情谦和,面容宁静。

他模样鲜活眉飞色舞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时候,似在昨天。

他释然轻笑勃然大怒温柔体贴任性使气的样子,犹在眼前。

如今他只是岁月剥蚀后留下的壳子,什么参透佛法,不过是行尸走肉。

其实是无欲无求,才能无怖无忧,无喜无嗔,才能无痛无哀。

少年天子的梦想留在明天,他自己到不了明天。

终其一生,顺治在政治上的失败和爱情上的破灭,成为一个时代的剪影融入历史的洪流。

刘恒笔下的顺治,是我所看过的,最有人情味,形象最丰满的帝王。

《少年天子》的高明与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追问,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同情。

翻开历史的一页页,中国历代的帝王,真正称得上是性情中人的,似乎唯有福临。

他率性而为的不羁品格更像是风中飘来飘去的树叶,即便是要坠落,也总是饱含着对自由的热望。

他尝试了一切的方法摆脱生命的束缚和桎梏,不惜以牺牲权力地位为代价而去追寻他理想中的自由和幸福。

为了爱情他真的可以视荣华富贵如粪土、视天下为敝屣。

因此他实在不是个拥有铁腕的政治家,而更像一位真率、多情善感的浪漫诗人,一位真性情的、拥有强烈个性解放色彩的文人。

福临不是政治家的料子,却偏偏遇上了孝庄这个强人所难的裁缝。

而满人入关后又急需操办一场繁花似锦的盛典,他们需要福临这块料子。

直到发现他宁可遍体鳞伤,乃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屈从,才放弃了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无用的玩偶。

人生最大悲剧之一就在于唯美和功利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选择真我选择心灵的人,生来便注定承担一世凄苦。

浪漫主义的光芒总会在现实的无情毁灭下黯淡,直至消逝。

08

关于顺治的结局,历来有好多版本,我偏向于他最后患天花而逝的说法。

尽管我多么希望他能有一方自己的天地,往山水中去。

而剧中的结局,也处理的非常巧妙:服毒自jin。

他终于,解脱了。

母亲不希望他出家为僧,而自己偏偏再无可牵挂,又是两难。

而服毒,既可不违逆母亲,又顺了自己的心意。

反正生也是空,也是虚妄,所以离开,于顺治而言是一种解脱。

至于清廷如何对外宣布,朝臣如何唏嘘,百姓如何传说,顺治终于,不用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用再在意任何人的任何说法。

福临,第一次为自己,是迎董鄂氏入宫,知心伴侣唤起了他的激情。

福临,最后一次为自己,是走向完满,是去把摔碎了的自己,一片片地拼回来。

邓超的福临是我看过他最好的角色。

福临的无奈,福临的眼泪、福临的痛苦,历历在目。

帝王家的悲哀,锥心刻骨。

毛姆曾在《刀锋》中写道/p>

一个想要做自己以为是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让别人不开心。

这就是顺治一辈子悲剧的原因,他有抱负也有作为,可他每走一步,都是阻碍。

知我者,乌云珠也。

泱泱大国,万万民众,居然只有一个乌云珠能真正地理解他。

乌云珠走了,梦也就醒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一生苦苦追寻的伴侣,如鸿雁一般一生只得一个的人儿,在百转千回、兜兜转转、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之后,终究还是力竭地流着鲜血地倒在了自己的怀里。

肝肠寸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没有你,漫漫人生如何才能独活,又去何处安生立命呢?

福临战栗着、哆嗦着嘴唇什么也说不出来,最终惶极地说:

我真的已经没有办法了。

《红楼梦》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冷峻却慈悲。

《少年天子》则让这个无解的悲苦世代相传。

一朝妃嫔荣华谢去,新一季灼灼春花又将照耀宫闱——深宫独不缺青春容颜。

只是相似的命运不断照临,苦恨接续,悲辛无尽。

若时间只是轮回,那才当真绝望。

苦思冥想,攀不过紫禁铁壁高墙,枉我是万人之上。

苦思冥想而不得的,又何止是顺治一人?

这些权力巅峰、荣耀加冕的人们,都苦于“云中梦中,不见天阶”的困厄。

上穷碧落下黄泉,所托非人、所求不得、所留不住。

所有的人都像是那穿着线的木偶,拼命挣扎,拼命追求,却总还是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

最终天黑了,落雨了,响雷了,就再也拾不回来了。

最终福临毫无表情地喝下毒药,都不愿意和自己的额娘道别。

太后去自己的熟睡的儿子盖被子时,才发现儿子的身体都凉了。

她惊讶的看着儿子,先是颤巍巍地抚摸儿子的遗体,抱着福临大喊着:

我的儿子......

作为额娘她哭得撕心裂肺,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哭着说:

爱新觉罗福临,你不是答应我要为我送终的吗,为什么要比我先走?

《少年天子》中,一辈子不顺心的帝王顺治皇帝终于落下帷幕。

片尾曲中唱着:

西风烈,残阳斜,生与死,永相别。来来去去,重重叠叠......

一代帝王的苍茫人生,阴晴圆缺,其实如普通百姓一般,谁又比谁高贵?

一时间有人位高权重,叱咤天下,又能怎样?

你摆布得了蝼蚁苍生,你能逃脱得了命运的悲喜吗?

“悲辛无尽”至始至终都浸透了《少年天子》所有人的命运。

剧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如意,越是想自由顺遂,越是被压抑束缚。

每个人都像是在被一张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身不由己,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悲辛”。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END~

(图/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到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

《少年天子》静妃:爱不得恨不能,心中烈焰终烧了别人也燃了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