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学家认为,手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其余两个器官是可以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眼睛和能够处理手眼传来的信息的大脑。在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手,从中医看来,人体和宇宙大自然都是全息的,身体的各个情况都可以通过手反应出来,我们通过对手的按摩也可以起到对身体其它部位的保养。
在我们的手上有少泽少冲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前谷液门后溪腕骨阳谷合谷阳溪阳池劳宫等穴位。这些穴位都是我们身体各大经络的组成部分,常按揉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长期按揉还可心祛病强身,益寿延年。
少泽穴:现代常用于治疗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配肩井、膻中主治产后缺乳;配人中主治热病、昏迷、休克等,假如你常上火,按按揉按少泽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少冲穴的主治病症为: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喉咙疼痛等。
关冲穴: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配少商、少泽,有泄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人中、劳宫,有泄热开窍的作,主治中暑。配风池、商阳,有退热解表的作用,主治热病无汗。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别名绝阳,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目赤、耳鸣耳聋;热病汗不出、胸中热满、咳喘;晕厥、中风昏迷;手指麻木;牙痛,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脑出血,高烧等。
二间穴:解表,清热,利咽。
三间穴清泻阳明,通调腑气,通经活络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发,具有清热解毒、清泻阳明火热、散结头面风热、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阳明热盛、风热上扰的头面五官疾患;
前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在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耳聋,耳鸣,目赤,鼻塞,咽痛,痄腮,产后无乳,手指麻木等病症。
液门穴可心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
后溪穴,强化督脉阳气。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对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腕骨穴能清小肠热,兼有退黄之效。主治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阳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之一,生发阳气,位于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痛证;头面五官病证;热病;癫狂痫。
阳溪穴,此穴为大肠经之经穴,五行属性属火,具有清泻阳明郁热火毒之功,可治疗头面五官疾患;此穴泻火之力强,故可治疗痰火扰心或蒙蔽清窍的心烦、癫狂等症,而达安神之效;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手上还有一些穴位就不在本篇中介绍了,看了这些,有没有感觉手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平时经常揉揉手,健康就在身边走。要想活到99,坚持锻炼就拥有。如果喜欢记得收藏或者点赞,并分享给爱健康的朋友们,一起揉揉手,健康常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