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 [复制链接]

1#

很多人在某些时候总觉得嗓子眼儿有点儿东西堵着,吐不出,咽不净,担心长了东西,四处求医,诊断不明,最后到了消化内科,医生经过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告诉他:“您得的病叫癔球症。”

1什么是癔球症?

癔球症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很可能与咽肌或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本症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无统一的认识。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若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脑-肠轴紊乱,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暗示和自我暗示是主要的发病因素。患者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经常作吞咽动作以求解除症状。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咽下困难,长期无体重减轻的表现。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部分患者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上括约肌压力增高有关。

2癔球症的诊断

必须强调指出,在诊断此症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咽部的恶性病变。因此症多数患者情绪紧张,就医时述诉繁多,滔滔不止,所以医生应首先耐心听取和分析患者的陈述,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和常规化验,初步诊断为此症后,还需密切随访,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确保诊断无误。

3注意事项

该症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治疗,大多数能缓解,关键在于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患者自我情绪调节很重要。对于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嘱患者将床头端的床脚抬高15~px,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以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餐后易致反流,故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药物治疗短期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及五羟色胺拮抗/回收抑制剂如曲唑酮、帕罗西汀等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有效。反流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酌情服用抑酸剂、促动力剂、粘膜保护剂等。中医、针灸、理疗等有时有效,可按具体情况采用。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姜葵

专长:幽门螺杆菌及酸相关性疾病,消化道早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