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真真,周一早上,到了应该要起床上学的时间却怎么都“叫不醒”。
在前两天的一则新闻报道汉口10岁女孩真真,周一早上,到了应该要起床上学的时间却怎么都“叫不醒”。家长像热锅的蚂蚁摸不清头脑了,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医院,医院检查后却是一切正常。医生灵机一动,想了一招,坐在床边聊起了小姑娘的偶像王俊凯。没想到这招真灵,孩子竟然醒了。女孩醒来仔细地问,才知道得癔症的原因竟然是太难过了。
后来才知道,真真跟朋友闹别扭被小团体“孤立”了。每次真真想和父母诉苦,父母都听不进去。用“如果几个同学都不愿意和你玩,那你一定有问题”来搪塞她。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却没有地方发泄,最后导致了这一幕。
读完这则新闻后,许多人哀叹现在孩子们压力太大。然而,有些人仍然认为孩子们太娇弱,吃穿不愁,只需要努力学习,压力从哪里来。孩子在学校不好,回家诉苦说在学校累了被同学欺负。家长的回复可能都是一句:“把心思花在学习上。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在许多家长看来,吃穿不愁=没有烦恼。但他们不知道孩子们在看不见的角落里学会独自承受压力。
把生活还给孩子,是父母最高级的智慧
如果一个孩子想健康地成长,他必须学会如何与压力相处。否则,在成长的道路必然是困难重重。聪明的父母所要做的不是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产生幸福的幻象,而是在压力下教会孩子如何解决。
首先,作为父母,你必须理解并承认孩子,不管年龄多大,都有自己的压力和忧虑。
孩子眼里的世界不像家长一样,家长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就是一件大事,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教孩子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悲伤,而不是觉得孩子没有压力。
其次,要引导孩子学会有节制的缓解压力。
一段时间前,在谷歌编程大赛的决赛中获得了第二名,刷新了中国玩家在比赛中的成绩的王颖,一路玩游戏长大。王颖小时候喜欢玩游戏,父亲鼓励他玩游戏以减轻学习压力。
爸爸会主动购买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光碟,如一些涉及金融,法律,*事等。爸爸还同时的告诉王颖可以通过学习改变程序从而掌握一些游戏技巧,引导着王颖对电脑程序产生强烈的兴趣。这不是一个明确的禁止,但它是一种引导孩子的方式,在不引起孩子的逆向心理学又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这是一个优秀的家长的方式。
最后,家长要做的,就是把生活还给孩子。
教会了孩子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发泄情绪,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家长学会放手,把生活还给孩子。
三个儿子考上斯坦福的教育博士陈美玲,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说道,不要给孩子制定每天的时刻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而是给孩子很多兴趣去找答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兴趣,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说到底,就是把生活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知道如何在亲子关系中减法,给孩子们时间,除了学习,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做其他事情。就比如一起聊聊天、做个小游戏、一起去散步等。目光长远的父母知道如何把生活交给自己的孩子,毕竟,生命是如此的漫长,不仅仅只是就学习这件事。所以想做个好父母,你得先学会和孩子聊点别的。
(作者:李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