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阐述
脑鸣是指头脑中有声响的自我感觉。
属西医学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和癔病范畴,亦有少数因高血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小灶性脑梗塞或颅内肿瘤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脑髓空虚,或因火郁,或因痰湿阻滞所致。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治疗较为棘手。
余曾经髓海空虚用左归丸合河车大造丸化裁、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加味、湿热上壅用内疏*连汤加味、肝胆气滞和心气不舒用丹栀逍遥散化裁分型治疗,但有时症出多歧,定型不切,用药疗效不甚理想。
又有报道重用蔓荆子愈此,余也曾用过50g入方,并未有明显效果。
由此表明,纯以分型用药或以某一专药治疗本病,亦非上乘,重要的还必须把握发病机理。
近年来,余总结本病治愈的20例,初步认识,本病总的病机依然以肝肾不足或失调、内夹痰瘀为主,且功能性障碍为多,器质性病变较少,又有往往因耳鸣引为幻感。
取脑鸣20例中研究,男女各1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0岁,平均46.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5.2年,由此可见,本病无性别之差,病程较长,多为中年以上,且接近更年期。
其中兼有头昏、头痛、目眩、少寐11例,耳鸣、耳胀、耳聋7例,此外,还伴有抑郁、惊悸、精神涣散、咽堵等症;而血压偏高、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仅占4例。
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少数为界限性脑电图。
脑鸣不仅仅为“虫蛀”声响,而声响多种多样,脑内有如液体晃动、锣鼓声、虫叫、蝉鸣、嗡嗡声、风声阵阵呼啸、机器隆隆,还有似潮水汹涌或如溪水流动。脑鸣多数日夜无间,少数夜晚或睡醒后加重。
脉象多弦或涩,舌质红或黯红。弦主肝病主痰饮,涩主血少或血瘀;舌红多为阴虚火旺,黯红为瘀血或血热。
本病显为虚中夹实,虚为肝肾虚,实为痰与瘀。余拟益肾调肝宁脑汤,意在调补肝肾,兼治痰瘀。
方中取六味丸滋益肝肾,重用丹皮凉血散瘀清火,配水蛭、土鳖虫化瘀通络;重用茯苓伍茯神、菖蒲化痰安神通窍,以蝉衣、全蝎、路路通、蔓荆子祛风熄风、疏肝和络;又入龙、牡、龙齿、磁石以其重镇而宁神安脑。
张寿颐说蔓荆子治脑鸣断非疏散外风之品,而是清降内风之真实功用,故方中用30g以为专用,据证也可适当加量。
诸药组成本方,具有益肾调肝、宁脑止鸣之功,若如期按疗程守方,必见效果。如中青年患者亦可加龙胆草,老年加巴戟天。
今推荐医馆经验用药:益肾调肝宁脑汤
组成:生、熟地,山萸肉,泽泻,怀山药,丹皮,白茯苓,茯神,石菖蒲,生龙、牡各,蔓荆子,龙齿,磁石,水蛭,土鳖,全蝎,蝉衣,路路通。(具体用药量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加减。)
功效:益肾调肝,宁脑止鸣。
主治:脑鸣。
病例分析
沈某某,女,65岁,农民。
2年来,自感脑内声响如虫叫或如蝉鸣,时或嗡嗡声,昼夜无间,影响睡眠,若入睡醒后脑鸣尤甚。经中西药治疗,毫无效果。
近来月经淋漓不断,脑鸣加重,并伴头昏、咽堵,腰膝酸软,情绪低落。
刻诊:面色晄白,脉细弦,苔薄*,舌黯红;界限性脑电图,头颅CT示无明显异常,血压偏低。
诊为脑鸣,伴轻度失血性贫血。乃肝肾不足,心脾两虚,内夹痰瘀。
宜益肾调肝宁脑汤:生熟地、山萸肉、丹皮、白茯苓、茯神、蔓荆子、龙齿(先煎)、磁石(先煎)各30g,泽泻、怀山药、石菖蒲、路路通各10g,生龙、牡(先煎)各20g,蝉衣6g,水蛭、土鳖虫各3g,全蝎(研冲)2g。
注意:上述患者用药为辩证后用药调整,具体情况不一,有同类型脑鸣患者亦不要擅自服用,谨遵医嘱。
药服15剂同时配合医馆组方用药后,头昏、咽堵好转,脑鸣减轻,原方丹皮减至10g,并去水蛭、土鳖虫,加*芪30g,当归10g,续投。先后加减共服本方90剂,同时组方用药期间也需适当调整,服用3月余告愈。至今1年来,未感有何不适。
按语:本例患者脑鸣,乃为精神因素所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症见脑鸣,并伴有一些神经系统其它症状和月经不规则,显有心情抑郁和心脾不调之因素。
尤其咽堵咽塞,是癔病躯体感觉障碍的一种表现,实由肝气郁结、痰气阻滞而来。
其轻度贫血乃由行经期延长出血所引起。血少当补血,而始用原方并未加减,因其方中虽有通瘀药,但已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龙、牡佐之,既无伤血之弊,反有去瘀生新之能。
后期减去化瘀之品,而加芪、归,一者养心脾、调月经,意在先攻后补;二者助主力而促主攻,乃为一鼓作气以求速胜之策。
正如张景岳所说,执方须有定见,既能执持,又能圆活,方为能方能圆之道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