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17/5702834.html针灸“十三*穴”,您真的了解吗?学过针灸的都知道“十三*穴,无论是针灸专业,还是其它中医专业人士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了解也仅限于对穴位的表面知晓,深层次的理解就很难了。
孙思邈与十三*穴
十三*穴因年代久远,历代针灸医家大都极少涉猎而几近淹埋;现当代中医学院数版《针灸学》教材对此亦少涉及,仅见于年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编写的《针灸学》附篇“参考资料”中载有“孙真人十三*穴歌”。而专题论述者,概未见也。
出处及命名
十三*穴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公元—年)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其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宫起,次针*信,便至*垒,又至*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术家秘要,缚*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魅,并悉禁之。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穴依次是:
第一针人中穴,名*宫;第二针少商穴,名*信;第三针隐白穴,名*垒;
第四针太渊穴,名*心;第五针申脉穴,名*路;第六针风府穴,名*枕;
第七针颊车穴,名*床;第八针承浆穴,名*市;第九针劳宫穴,名*路(与第五针重名);
第十针上星穴,名*堂;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藏;第十二针曲池穴,名*臣;
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封。
十三*穴诠释
下面依次来具体看看十三*穴:
1、人中穴,名*宫。
《说文·宫部》:“宫,室也。”此统言也,若细分,宫言其外之围绕,而室言其内。此其一;其二,五音宫商角徵羽,宫,中也,居中央唱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
了解“宫”的含义,再看人面,鼻乃面之中,人中穴居鼻唇沟中央偏上,确切讲针刺点在鼻唇沟上1/3处,为督脉所主,与任脉仅一口之隔。
而地气通于口,天气通于鼻,人居天地之间,则人中穴乃交通天地阴阳而更借助于督阳(上1/3处),治闭证厥证足以开窍醒神。
2、少商穴,名*信。
《说文·言部》:“信,诚也。从人从言。”听其言观其行,人言讲的是一个诚字,言为心声。若邪气迫肺扰心,必言而无信,甚至谵语狂乱,诚信岌岌可危也。
《广雅·释乐》:“神农琴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商乃肺音,禀金秋肃杀之气,肺经之根,由阴出阳(手阳明),故曰少商。
少商乃肺经井穴,井主心下满,急刺井穴,主治邪热迫肺扰心,痰热惊风、谵语狂乱者,故取少商穴点刺出血,确有清泄肺热、清心除烦、开窍安神之功。
3、隐白穴,名*垒。
《说文·垒部》:“垒,系墼也。”墼,俗谓之土墼,即未烧的砖坯。积墼为墙曰垒。五行中火生土,此“垒”乃未经火生之湿土,属弱土可知。以此喻足太阴脾经之病大都湿土为患。
隐者,顾名思义有隐匿潜藏孕育含义;色白入肺,指手太阴肺经言;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井穴,脉气之所出,足太阴脾经属土,土生金,其脉上于胸与手太阴肺经脉气相接。
故隐白者,金隐于上是为生金荣肺之象。主治喘满腹胀,脾虚泄泻,女子崩漏及湿热带下等。
4、太渊穴,名*心。
《说文·心部》:“心,人心,土藏也,在身之中。”表明心在身体内部中心,心主血脉,心火生脾土,脾土又生肺金,而肺朝百脉,心肺因“土藏”而具有一种强大的互生能力。
更在于太渊在五行穴性中属土,又是“脉会”,与这“心”“土藏”生理上连为一体。
太者大之甚也,渊者回水也,深也。
故太渊穴作为肺经原穴、脉之大会,起到脉气深聚的重要作用。对于肺气虚损及心肺气虚者,针太渊(补法)是首选穴。
5、申脉穴,名*路。
《说文·足部》:“路,道也,从足。”即路在脚下。云*路者,有夜间行走义,病如目疾目盲之人。
申时气血注于足太阳膀胱脉,故曰申脉。又申者伸也,申脉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为阳跷脉之起始。跷者健也,展足则行也。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即申脉穴),左刺右,右刺左,如人行十里顷而已。”故申脉穴主治腿脚拘挛酸软,并主目疾。
6、风府穴,名*枕。
《说文·木部》:“枕,卧所薦首者。”即睡卧时举荐于头之物谓枕。风府穴恰位于项部后发际直上一寸,即枕骨外隆突两斜方肌间凹陷处。
《会员针灸学》:“风府者,风邪所入之府,脑后之空窍也。”
又云:“有从风门而入者,一中即入脏,为阴中风,险恶已极;有从风市而入者,即阳中风,发半身不遂。心志语不乱,不伤内脏。”故对癫狂、中风舌强不语、颈项强急等,可清热散风豁痰开窍,是为要穴。
7、颊车穴,名*床。
《说文·木部》:“牀,安身之坐者。”这是牀的本义,引申为承物、托举之器。
车有承载转动之能,耳前颧侧面为颊,下颌骨又叫牙车骨,总载诸齿咀嚼转动开阖,其用如车,穴当其上,故名颊车。这是就字面的意思。
从中医角度,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的精气充足则牙齿坚固润泽,而肾的精气需要胃气后天之本源源不断的补充,足阳明胃经乃多气多血之经,主承载气血物质如器物托举一般上输于面。
名*床者,是言其病,临证见颌面颊肿、牙床肿痛、开阖不利,或面瘫口歪,或牙关紧闭、口禁不语,针刺颊车是必不可少之穴。
8、承浆穴,名*市。
《说文·市部》:“市,买卖所之也。”即买卖所达之处为市。本义是集市。引申为聚集、汇聚义。
承浆穴位于下颌唇沟正中凹陷处,承是承受,浆指较浓的液体,这个液体主要来自肾水,汇聚于任脉的承浆穴。
按照《*帝内景经》的解释,这个浆液由舌下渗透而出,汇于天池承浆穴,再经舌尖舔送至上腭(通督脉),转继下流入咽喉而下咽。
这一过程是任督二脉的交接:即肾水——聚至任脉——通督——再从督脉升顶——落浆液于下与任脉相通。承于上而落于下,故名承浆。
所以这个“口中津液汇聚天池”古人用集市作比,故名*市。
余本任督交接之论,对颈椎病以颈项僵直疼痛不可转侧者,针刺承浆穴并令患者带针活动,每有立竿见影之效。
9、劳宫穴,名*路。
十三*穴之五——申脉穴,别名称*路,前已述及。清朝训诂大家段玉裁云:“《说文》:路,道也。谓之道路,此统言也;《周礼》:沦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尔雅》:路,大也。此引申之义也。”
劳宫穴亦名*路,是取析言及引申之义。
夫沦道川路,劳苦之行也。劳宫者,手任劳动,穴在掌心。
然究其穴性:劳宫乃手厥阴心包经之荣火穴,心包为心之外围,性属相火,臣使之官也,位居中宫代心受邪而劳,火经火穴固守至尊之宫,唯此为大也!故本穴主火热为病。
名*路者,言其病犹*邪傍身而行,属癔病精神类疾患,故针刺劳宫有清热镇惊、开窍醒神、凉血、导热下行之功。
10、上星穴,名*堂。
《说文·土部》:“堂,殿也,从土。”段玉裁注:“堂之所以称殿者,正谓前有陛,四缘皆高起,沂鄂显然,故名之殿。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
《释名·释宫室》:“堂谓堂堂,高显貌也。”这是堂的引申义。古有前堂后室之说,堂为正室。
上星穴位于前额正中入发际一寸处,如星之居上。穴居头上属督脉,诸阳所聚,正正堂堂,高显貌也。
凡风热上攻,壅塞头面清窍之病,如鼻塞不闻香臭、目痛不可远视等,针刺上星有疏通经气、清热利窍之功。
11、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藏。
《说文·艸部》:“藏,匿也。”匿者,隐藏、隐蔽之义。顾名思义,名*藏属人体私处的隐蔽部位。
考任脉为阴脉之海,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藏穴居其内,当主治男女生殖疾患。
《素问》:“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千金要方》给出具体治法:“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藏。”可见,该穴以温通为大法。
12、曲池穴,名*臣。
《说文·臣部》:“臣,牵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说文》:“牵,引前也。”很形象地表明臣是引见者,引至君前而事君之左右,谦恭之态如在眼前,确象屈服之形。
深者为渊,浅者为池。
曲池穴,曲者弯曲也,屈肘即见外侧横纹尽头之凹陷处,形如浅池故名。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穴性属土,谦谦君子之性也。
《会元针灸学》描述曲池穴为:“阳经有阴气所聚,阴阳通化,治气分亦能养阴。”
针刺该穴清热生津,实具阳明白虎汤之妙。亦可治疗外感热病、咽喉肿痛、目赤牙痛,以及肩臂肘腕疼痛之循经病症。
13、海泉穴,名*封。
《说文·土部》:“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许慎在这里不厌其烦,对封字着墨甚多,指出封即封侯,帝王按爵位的不同等级(公侯伯子男)把土地分给臣属们。
从土是封的本义;守其制度乃从寸之意,凡法度曰寸。引申为畛域界限,王公曰丘,诸臣曰封,又引申为大也。
海泉穴顾名思义乃海水之源头,较比它周边的承浆穴(天池),经外奇穴金津、玉液,稍远端的曲池穴(池为浅水),唯海泉为大,且位居舌下中点处(舌下系带两侧静脉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海泉居中),如封侯之首,位置作用不可替代,并以法度形式确立,足见其位之尊也,故名*封。
有趣的是,海泉穴非正经亦非奇经,也不是经外奇穴,没有“名分”,竟跨越诸多“畛域界限”而成为人体“大海之源泉”,其中深意,吾辈岂能悟得?
孙思邈《千金要方》引文中明确了此穴的位置与操作:“第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如此操作法实属罕见,乃“活人之术”,闭证、厥证属阳盛实热危在旦夕者,海泉穴担当此任。
正如“十三*穴歌”最后所言:“此是先师真妙诀,猖狂恶*走无踪。”
如同评价一位作家的标准主要是看他的作品一样,《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这两部大书堪称万世宝典,足以确立大医孙思邈是继东汉·张仲景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医学家的地位。
注意:本文仅用于交流学习使用,若有身体不适,一定及时就医!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医学教育网。
欢迎访问中医临床智能辅助决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