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韩启德医学的人文属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46330.html
本文摘录自韩启德《医学的温度》,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章《医学是什么》第二部分。

关于医学的人文属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医学的价值,既有客观标准,又有主观标准。客观上说,现代医学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家都在享受现代医学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否则我们的生活绝对没有现在这么舒坦,大家会承受更多的病痛。如果回到只有汞剂、只有放血疗法的时代,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过去的一年里会有多少痛苦。所以,我们都应该感恩于现代医学的巨大发展。但事实上,人们主观上的价值判断却不完全与此平行。20世纪以前的医生,作为家庭朋友的成分不比医学专业人员的成分少,那时候大家非常珍惜相互之间亲密的信任关系。当时一个医生去家里看病,往往先向老祖母问好,跟家庭成员打招呼,摸摸小孩的头,拉拉近乎,然后再去给病人切脉诊病,完了以后才决定开出“病人所喜欢的药物”。医生知道,他们的处方大多是没有效果的,他们多数时间只是坐下来聆听病人的病痛,除了给予病人那些通过咨询获得的心理支持以外,别无办法。而另外一面,病人并不期待家庭医生能创造奇迹,他们惯见生死之事,“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呢?病人们也没有不满意的。现在,尽管医学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好处,但是人心不足。正如《剑桥医学史》的作者罗伊·波特(RoyPorter)所说:“在西方世界,人们从来没有活得那么久,活得那么健康,医学也从来没有这么成就斐然。然而,矛盾的是,医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致人们强烈的怀疑和不满。”此外,在不同的情况下,医学的价值判断和主观偏好会有所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生活条件越好的人群,对医学的需求与期待越高,对医学的满意度反而越低。不同年龄阶段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医学的依赖程度不同,对医学的价值体会也不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对医学的价值也会产生不同的标准。对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得比较深入、对生死想得比较开的人,也就是有更多人文情怀的人,对现代医学不至于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也因而会活得潇洒一点。第二,医生既要治病,又要治心。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当中太重要了。恐惧容易产生癌症,癌症也会引起恐惧。很多癌症病人,不发现则已,一发现很快就被吓死了。统计显示,50%的癌症病人有抑郁性心理障碍。更不要说功能性的疾病,如癔症等,纯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我有几位亲戚、朋友,婚后多年没有孩子,年龄越来越大,非常着急。我介绍他们到北医三院乔杰院士那里就诊,检查后没发现有什么不正常,乔杰院士又做了一些安慰工作,结果不久都怀孕生了孩子。从前我在农村基层当医生时条件很差,但效果不错,很多病人是我安慰好的。我从不会看病到会看病,后来越来越受大家欢迎,技术提高是一个因素,与我越来越注重安慰病人,知道如何去安慰病人,也有很大的关系。再看得深一些,疾病的根本危害在于伤痛,而伤痛都是主观的感觉,心灵是我们的归宿,所以病人最需要的永远是关爱和照顾。特鲁多(E.L.Trudean)说得好,医生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还有一位西方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注意沟通、不会沟通,那么你知道的一切都无关紧要。医生对技术的盲目乐观、对设备的过分依赖拉远了与病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有的医生看病头都不抬,问病人一句哪里不舒服,就开出一大堆化验单,或者X线、CT检查单,让查完再来看,病人能满意吗?大家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近年还提出发展“叙事医学”(narrativemedicine),要求医生看病不单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