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九八三年,国医大师朱良春给有志于中医的 [复制链接]

1#

朱良春,男,生于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

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逾70载。

年被国家评为国医大师。

年12月14日凌晨0点06分,因突发肺栓医院去世,享年98岁。

作者:朱良春

近来收到许多读者来信,要求我谈谈如何学习提髙和发掘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现谈一点个人的肤浅看法,仅供参考。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学,主要从哪些书入手?中医书籍,浩如烟海,初步统计约有八千多种,十万余册,而且仁智之见,也不完全一致,究竟从何入手呢?我认为在基础理论方面,首先要花一定时间学习《内经》,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首先源于此书,我们从中掌握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养生保健等基础理论的主要方面,就为学好中医打开了大门。但要学好它,并非易事,必须具有勤奋、刻苦、踏实、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因为《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文字简古,存在许多古字、古义,特别是古代文字由篆化隶,由古转俗、假借、误写以及错简衍脱,这就给学习造成了困难。因此,首先要对古文下一点功夫,其次要弄懂一些同音而简写的字。例如:脏腑写成藏府,肢写成支,纳写成内,妊写成任,旺写成王,凭写成冯,澼写成辟,孔隙的孔写成空,腧写成俞等。又如营和荣,泣和涩,卒和猝,侠和挟,罢和疲,能与态等字,由于音近义通,常互用之。再次要熟读一些主要经文。这对深入理解义理,逐步领悟,非常重要。可以先读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薛生白的《医经原旨》,然后再阅读张景岳的《类经》。《类经》经四十年的编撰,始获完成,作者根据素、灵现存材料,结合医学的实际应用,分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大类,凡三百九十篇,比杨上善的分类扼要合理,且说理比较精细清晰,是一部最切实用、非常完备的注本,可以经常翻阅。在学习《内经》主要内容和学术思想时,应抓住如下几个重点:(1)阴阳学说是《内经》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则;(2)五行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一种取类比象的方法;(3)四时六气是推演疾病发生的规律,是机体与环境统一的理论基础;(4)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生理和病理的基础,是从整体观和动态观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5)营血是形体营养的来源,卫气是机体功能的动力。其学习程序可概括为四个阶段:(一)通读原文,窥其全貌;(二)熟读警句,掌握精髓;(三)独立思考,兼参校注;(四)前后对照,指导实践。《伤寒论》,主要是讨论外感热病的书,乃“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共法,方。全书都是教人辨证的法则准绳,后世誉为“辨证论治”的典范,是十分重要的典籍。需先熟读条文,然后对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鉴别点加以掌握,就能灵活运用于临床,指导实践,收到佳效。例如麻杏石甘汤用于风温(肺炎),白虎汤用于暑温之偏热者(乙脑),大柴胡汤用治少阳、阳明同病之心下满痛(急性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大承气汤用于里实热结证(急腹症),茵陈蒿汤用治湿热*疸(急性*肝、胆囊炎等),白头翁汤用治热*血痢(急性菌痢),乌梅丸治蛔厥与久痢(肠蛔虫、胆道蛔虫及过敏性结肠炎),四逆汤用于少阴病之亡阳厥逆(抢救休克)等等,都是验之有效的《伤寒论》的著名方剂。后世许多医药学派都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值得探索之处甚多,如证、因、脉、治,理、法、方、药等,既是指导临床的规律,又蕴含着精湛的理论。因此,认真学习《伤寒论》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先看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因其说理中肯,比较详明,以此为基础,再适当参阅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