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现本草太后中风治以黄芪 [复制链接]

1#

二伯忽然抓住我的手,叫我摸他背上的汗,连声问:“摸到没有?摸到没有?这就是绝汗,‘绝汗如油’啊!”话音刚落,便气绝而亡。二伯用他生命迸发的最后一闪火花,为我上了最后一堂课。

太后中风治以*芪

《神农本草经》记述*芪有主“大风”的功效。大风是古病名,指风疾中之严重者,可指多种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如身体瘫痪、麻痹、失语或不利、晕厥等表现的一类神经系统重症疾病,狭义有时可指严重身体变形性疾病如麻风病。

古方中善用*芪治疗瘫痪,属于其主治衰弱性肌表病变。在成方中的体现,如《金匮要略》血痹篇中*芪桂枝五物汤,主治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千金翼方》中风篇中有八风汤,主治手足不遂,身体偏枯;还有*芪酒,主治八风十二痹等,皆用到*芪来治疗瘫痪病症。对此功效,名医岳美中指出:

“*芪之于神经系统疾患之瘫痪、麻木、消削肌肉等确有效。且大剂必须从数钱到数两,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显。”

*芪主治大风(风疾),更可从精彩的古代个案治验中加以体会。这引出古代的一位*事官员(“外兵参*”)又精通治病的历史传奇,主人公许胤宗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年),卒于唐武德九年(年),享年九十余岁,是一位长寿的名医。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后为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年)授散骑侍郎。他使用*芪的药物熏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在公元六世纪,他因此而得授义兴太守。*芪熏蒸治太后风疾案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有记载。

许胤宗刚刚出仕为官时,在新蔡王处任外兵参*之职。当时,陈国柳太后患了中风病,口噤不能讲话(“病风不能言”),脉象沉得几乎摸不到。许胤宗对医道也精通,认为太后所病为阳气虚,气血不能流通,由于已不能进汤药,可用药物蒸汽熏蒸,透达腠理,可以愈病。就重用*芪、防风二味药煎出几十斛热汤,置于太后床下,以药之蒸汽熏口鼻、皮肤。如法使用,顿时满室药味弥漫,一昼夜许,太后逐渐苏醒,能够言语,后来渐渐痊愈。

时柳太后病风不能言,名医治皆不愈,脉益沉而噤。胤宗曰:“口不可下药,宜以汤熏之,令药入腠理,调理即差。”乃造*耆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夜便得语。由是超拜义兴太守。

——《旧唐书·许胤宗传》

唐许胤宗初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时,柳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而口噤。胤宗曰:“既不能下药,宜汤气蒸之,药入腠理,周时可瘥。”乃造*耆防风汤数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夕便得语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此案在明代焦竑《焦氏笔乘》亦有载,与李时珍所录最为相近。明代江瓘《名医类案》,书中首列“中风门”,此案在其中成为这部中医医案所收载的首案!其中又加了此病“非大补不可也”,以及“此非智者通神之法不可回也”等评语。

这则验案说明,*芪防风汤外治气虚血滞引起的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疗效显著。以*芪为主药治疗中风的名方,当数清代王清任补阳还五汤(*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最为常用,方中重用*芪大补元气,配伍活血化瘀药,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

古方今用效如何?湖南名医彭崇让(-年)化用此法治疗类似“尸厥”表现的案例值得学习。据彭崇让亲侄彭坚介绍,情形如下:

二伯(注:彭崇让)曾多次为来湘的中央领导人看病。徐特立先生的夫人患有一种西医称作“癔病性昏厥”的疾病,得病已四十余年。每次发作即昏不知人,遍访全国名医,用任何药物都无效,过几天就会自动苏醒。

年初,徐夫人在长沙发病,二伯用*芪一两、防风五钱,浓煎鼻饲,半个小时就苏醒了。徐老先生大为惊讶,问其为什么会有效。

二伯回答:这个病中医古籍有记载,名曰“尸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晋国大夫赵简子得的就是这种病。扁鹊凭脉断定其三日后复苏,未尝用药。

《旧唐书·许胤宗传》中,柳太后得此病,御医许胤宗用*芪、防风煎汤数斛,置于床下,熏蒸而醒。中医古代最有名的医案集,即明代的《名医类案》,将这个医案列为全书的第一案,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新瓶子装旧酒而已。听后,徐先生感慨不已……

——彭坚《我是铁杆中医》

人之将死其言善。名医彭崇让“绝汗如油”的临终之言,彰显了传统中医药学那些血浓于水的认知传承。中医药学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顾护,是自我挚起照亮人类生存之路的明灯,更是中医药学自身生存与发展亘古而来经世不绝的缘由所在。

二伯最后一次教我,是临终前的一刻。那是年1月17日,春寒料峭,二伯病危,等我赶到他身边时,经过他的学生们的抢救,能坐起来了,面色潮红,精神尚好,大家松了一口气。二伯一会儿招呼伯母,给参加抢救的学生煮荷包蛋下面,一会儿喊我接尿。当我把尿壶凑上去,二伯忽然抓住我的手,叫我摸他背上的汗,连声问:“摸到没有?摸到没有?这就是绝汗,‘绝汗如油’啊!”话音刚落,便气绝而亡。二伯用他生命迸发的最后一闪火花,为我上了最后一堂课。这是怎样的一堂课啊,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本文选自《发现本草之旅·贰》,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