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哪种人属于心理变态带你揭露各种心理问
TUhjnbcbe - 2023/4/15 17:46:0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越活在人群中,越觉得自己是正常人。而独处、旁观一段时间内,孤独、封闭、毫无方向感会如潮水般袭来。

人会忽然之间自我怀疑:我这样正常吗?心里有没有变态异常?我是不是大家眼中的那个“奇怪的人”?

倘若人们如此自问,显然意味着自我意识尚未完全被现实磨平,甚至于这类自我怀疑的基准线,也完全建立在应对外界标准之上。毋庸置疑,我们并没有能力,完全脱离外部环境,活在完全自我的状态里。

正因此,时刻内省自检,不失为内外平衡的一种好方法。拥有独特、独自的心理状态,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外界之间发生分离,产生断裂的关键。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人贵自知,而后自省,终而自律。

我们天天都在说心理,到底心理是指什么呢?一个定义的概念和外延,能够理清我们所知的范畴到底有多广,程度有多深。

心理,专指人类对外在符号活动的梳理过程和结果。具体而言,则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我们把人类心理的表现形式,叫作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这是因为,人们在活动的时候,会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到各类外部事物,过程中,人类不断通过头脑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观察这事物的变化。

其间的体验,则会通过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被记录下来,而这一折射一系列心理现象的全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性质,心理过程通常被分为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这三个过程也被简称为大家所熟知的知、情、意。

从以上过程和内涵可以看出,心理是人类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而意识则是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高的层次。从这一综合概念出发,我们会发现人类的心理现象还可被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人人皆有,但人的性格和人格却各有不同。

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同的性格和人格,会对心理过程产生不同的体验和认知。而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皆是以心理过程的形式存在的。

人格即每个人的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并在不同环境中始终会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行为模式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个人的人格,往往包括了需求、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因素。一定意义上,人格无法脱离客体独立存在,它必然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至此,我们可以醒悟以及反思到的是:在体验某事某人某种情节的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和观点,之所以和其他人不一样,或与多数人不同却与少数人一致的原因,可能就在于这些持相同意见的群体,在人格因素上有极大的相同之处。

需求、动机、能力、气质、性格这些人格因素,如果从单一家庭状况来看,显然是各有迥异的。但如果成千上万个家庭,聚合在中产阶级、中下层社会、相同行业、相同职业、相似年龄段等大范畴内来理解的话,其共性就会非常明显。

简单说,流行文化容易让人产生共情共鸣,同一阶层和文化经济背景下的人对某些方面会有相似的想法和理解,同一国度的人,则对本国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和细节体验,就是这个道理。

显然,大范畴内,大家的人格和心理过程是相类似的,几乎无出其右。但是,当个体深度脱离所在群体和环境,深受某种打击、刺激、伤害而未能被抚慰和理解时,他们的心理过程将与大多数人产生差异,进而深受影响以至于发生变异、病变。

譬如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伤害。

全域范畴来看,原生家庭伤害有相似之处(遭受情感虐待、被冷落、欺辱、蔑视,乃至遭受身体创伤而留下永久性伤疤),成年后他们或多或少都背负原生家庭伤害,有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这一类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变态和变异,就在于对情感的不正确理解和无法乐观以对。

受害人的心理会一直伴随他们,猜疑、敏感、小心谨慎、无法开怀乐观、悲观主义、退缩怯懦等人格特征比比皆是。这些心理变态状况,被很多人忽略并盲目以为这就是性格本身,是外在环境导致的。

其实,他们压根不知道,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是异常的,变态的。

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焦躁不安、麻烦不断、矛盾突出。

但这些人往往找不到根本原因,进而屡次将这种矛盾现状转嫁为工作不顺心、对方不善解人意、他人不理解自己、家庭不富有、社会地位不高、自己不能干等外在因素上。

尽管生存困境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他们面对内心的小孩,面对问题和矛盾,去根源上寻求答案,但正如那句话所言:人们终其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如果最初的心结没能彻底释放和打开,那么它总会梗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一遍遍地呼唤当事人返回到最初的那个状态,去重演当初的情形,以求得最根本的解脱。

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而外人也始终无法亲临当事人曾经的环境,无法亲身体悟当事人遭遇了什么。因此,被困在内心和现实误解中的当事人,不得不面对更为困顿的现状,进而导致心理过程和体验脱离了客观视角,严重变异变态。

仅以原生家庭伤害为例,列举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心理变异状态。其实,根据心理学科的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曾察觉的心理变态还有很多,譬如:

·最常见的精神活动障碍为焦虑、恐怖、幻觉、妄想、兴奋、抑郁;

·严重的心理异常,即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和性变态;

·轻微心理变态即神经官能症,它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知晓这些心理变态症状,并非让大家对自己产生焦虑,更主要的目的,还在于自省自察。毕竟,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生病,还以为自己特别正常。

有鉴于此,心理学家们通常会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和测量,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测量结果呈正态分布,那么,即使偶尔有上述症状,也不必惊恐。

而从统计学标准来看,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其测量结果都在心理正常范围之内,而往往位于心理测量结果两端的人群,则会被视为“异常”。因此,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就需要看自己的测量结果,是否偏离了多数人心理特征的平均水平程度。

也就是说,一种心理活动发生时,在同等条件下,若大多数人的反应都在一条基准线上,那么,这个基准线值之内的人就被称为正常;而如果个体的测量值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通常就会被认为是异常。

现在,心理学家们已经设计出不同的心理测量技术,以测定不同的心理特征。

这些测量技术,通常是将某一个体的测量结果与大多数人群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区分出正常、异常或临界状态。以对比形式来界定人的心理特征,其本身并不非常科学,只能是在目前条件下的一种参照和参考。毕竟,天才与疯子之间,也只是一念之间。

如果你某方面异常于他人,而整体生活表现良好,也不能就此判断你就是心理变态。

如果你多个方面都与大家相反,甚至举止失常毫无正向积极的一面,那么很大程度上,心理变态的,可能就是你了。

-TheEnd-作者

汤米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ournalofabnormalpsychology》[1]Bruk,A.,Scholl,S.G.,Bless,H.().Beautifulmesseffect:Self–otherdifferencesinevaluationofshowingvulnerabil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2]deCharms,R.().Personalcausation:Theinternalaffectivedeterminantsofbehavior.NewYork:AcademicPress.

1
查看完整版本: 哪种人属于心理变态带你揭露各种心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