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界有人提出,气功(外气)的本质是心理暗示云云。此说的立论虽有失公允,然此说把东方的气功与西方的心理暗示联系在一起,实为一大贡献,功不可没。由此,我们通过对西方的心理暗示进行一番研究分析,便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心理暗示在本质上是一种气功。
所谓心理暗示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又称暗示疗法(suggestiontherapy)。
按照西方心理学理论的解释,通常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由治疗者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或某种治疗方法去影响病人,使之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某种观点、信念或态度,以消除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效果。必要时可用催眠术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再给予言语暗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此种疗法常用于癔病和强迫性神经症。
心理暗示除暗示疗法外,还有一种自我暗示(auto-suggustion)。这些年来,自我暗示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健身术,这种自我暗示的健身术与我国气功极为近似,所不同的只在于名称不同罢了。
例如有一种自我暗示操,方法是首先入静,排除杂念,调匀呼吸,然后再从头至脚节节放松,按一定程序意想各个脏器,用语言默念并想象各个脏器健康,等等。
虽然西方对自我暗示的理论解释有所不同,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自我暗示的客观的操作过程以及疗效和机理与我国气功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自我暗示就是一种气功,一种西方的气功。
至于暗示疗法,则类似于气功师对患者进行发功调治。所谓“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也就是要求病人处于放松入静和诚信的接功状态,这也正是气功疗法所十分强调的治疗条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影响病人的不只是有声的语言,渗透于语言之中以及在语言之外,还有某些无声、无形、难于描述的东西。
西方理论由于方法上的局限性,拘泥于描述有形的因素,而忽略了无形的因素。按照我国的气功理论,这里这种无形的因素也是“气”或“外气”。
从事暗示疗法的心理医师一般都要经过较长期的职业训练,这种职业训练在方法上有许多是气功相类似的,比如入静、存思、修德,等等,且教学过程本身就很类似于气功的授功和气功组场,因而心理医师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训练过程而获得某种程度的功力,在暗示疗法的操作实践中,心理医师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发功。
显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成为心理医师的,一般地说,心理医师都应经过某种类似于气功的修炼,并具有一定的功力,而优秀的心理医师肯定具有相当高的功力,唯其如此,治疗的效果也才灵验。
由于文化和理论背景不同,西方人囿于心理学方法对心理暗示的理论解释是片面的和肤浅的,从客观上看,即从心理暗示的操作过程上看,心理暗示作为一种实践是大于和高于理论的。
重要的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实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气功在我国过去也不叫做气功,国外当然更不会有气功的名称,但类似于我国气功的具有健身疗疾效应的操作技术也是有的,印度的瑜珈自不必说,西方的超觉静坐、冥想都有许多类似于气功的内容,所谓心理暗示实际上也就是这样一种在本质上与我国气功相一致的操作技术。
当然,与我国气功相比,心理暗示只是小术而远非大道,远远不能与我国的金丹大道相提并论。
由于受到理论背景的限制,心理暗示技术在应用范围以及疗效等方面也都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心理暗示技术只是在茫然中不自觉地把握到一些气功的要领。
但是,心理暗示作为一种西方的气功,也有值得我们借鉴和相互印证的地方,例如暗示疗法在操作中并不强调向病灶发气,而是采取以语言作为媒介,使病人处于放松入静的状态下调动病人本身的力量调治疾病,这一点更接近于高层次的气功疗法。
我国的气功也分作三教九流,有大道也有小术,其中也不乏江湖膏药之类。
最初提出气功的本质是心理暗示这一说法虽然是片面的,但是这种有志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做法又是有积极意义的,不可全盘否定。
总之,笔者以为,虽然气功在内容上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心理暗示所能包含的,但心理暗示则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气功,一种产生于西方的特殊的气功。
虽然西方对此在名称和理论解释方面有所不同,在理论上,西方的心理学虽然明朗毕竟失之肤浅,心理学在西方也根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迷信西方的理论解释。(管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