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思绪瞬间回到三十多年前。
当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因为肚子疼而就诊,并执意住进神经内科病房。
住进神经内科病房后,她的肚子疼呈规律性发作。当然,这种规律是慢慢才发现的,当我们恍然大悟时,都感到十分吃惊。
当时在神经内科实习的学生中,有一位公认的帅哥。只要这位帅哥值班,这位姑娘的肚子疼一定发作。
特别富有戏剧性的是,她的肚子疼发作时,科室所有的大咖都无法诊断清楚,更无法治好。
有一次,带这位帅哥的老师带着这位帅哥去查看这位美丽的姑娘。不管老师如何询问,如何体查,都找不出一个所以然。
这位帅哥也感到奇怪,便为姑娘做腹部按压检查。奇迹发生了,帅哥按压几下后,姑娘的肚子疼马上消失,姑娘也展示出本来就很美的笑容。
慢慢地,这种规律性便被带教的老师发现了。只要这位帅哥值班,这位姑娘的肚子疼一定发作;一旦这位姑娘的肚子疼发作,只要这位帅哥去按压几下她的肚子,疼痛马上停止。
再往后,老师发现,不仅姑娘在这位帅哥面前显得特别的高兴甚至兴奋,连姑娘的母亲看向这位帅哥的眼神也很不一样。
最后的结局是喜大普奔,这位美女终于得偿所愿,与这位帅哥结为夫妻。据说,婚后的生活也十分美满。
当然,其中很多细节也将神经内科的医生们困扰着。比如,这位姑娘是如何知道和认识这位帅哥的?又如何准确踩点到这位帅哥在神经科实习的?她又如何想出这条“妙计”的?没有人知道。
从医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癔病,现在多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位姑娘从程度上分,属于轻症的一种。
对于癔病,专业的表述是,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有人认为,癔病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社会文化因素对癔症的影响作用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等方面,有人认为也影响其发病率。
有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临床实践发现癔症常常发端于困境之中或危难之时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且癔症的发作往往能导致脱离这种环境或免除某些义务或达到想达到的目的。
在临床上,癔病虽然并不多见。但不管是在门诊还是病房,都会遇到癔病的病人。
对于这类病人,下诊断前,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就像我上个月看到的一个病人一样。当时我正在为一位病人看病,巡视护士进来告诉我:“主任,外面有一位病人倒在地上抽搐,家属要求您提前给病人看病。”
从医三十多年,这样的情况于我而言,并不少见。我不会轻易否定,但也不会轻易答应。我应了一句:“我看完这位病人马上去看看他。”
看完手上的病人,我马上离开诊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年约20多岁的病人正躺在地上“抽搐”。他一边抽,一边看着我,病人的爸爸则在一旁催促我赶紧为病人看。
“你头痛吗?”我问了病人一句,病人马上摇摇头。
“头晕吗?”病人又摇了摇头。
“抬起右腿给我看看。”病人马上停止抽搐,抬起右腿。至此,我已心中有数,对病人的爸爸说:“你扶病人到椅子上坐好,慢慢等,在你旁边坐着的,都是已经等候几个小时的病人。他们来得比你早,预约的时间也比你早,请按顺序等候。如果你觉得你儿子的情况很危急,请到急诊科就诊。”
说罢,我便转身走进诊室,按照预约的顺序叫号看病。
其实,这个病人也是癔病。在环境和家人的暗示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出现的癔病发作。如果他的爸爸不改变固有的思维,他儿子的病很难治疗。
年9月28日星期一于妙手书斋
许志恩原创不易??????感恩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