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徐渭(-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田丹水、田水月等,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事家。
“天池山人徐渭”署款
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剧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著有《南词叙录》《四声猿》《歌代啸》等等。
徐渭《四声猿》,明代刻本
徐渭的大写意花卉,带有强烈真挚的情感,一反吴门恬淡闲适的意趣,直抒“英雄无路,托足无门”的悲愤,纵情挥洒,气势雄强,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
徐渭杂花图全卷/上海博物馆藏/图片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在徐渭身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包括——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
徐渭杂花图全卷/南京博物院藏/图片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郑板桥甘愿做“青藤门下牛马”;吴昌硕称徐渭“不可一世”;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郑板桥“青藤门下牛马走”印章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3册)??浙江大学出版社??
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3册)实体书
《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全3册,共收录海内外21家文博机构递藏有绪、著录详明的徐渭画作58件(套),凝结了这位写意巨匠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
在图像拍摄、制版印刷、装帧设计等方面,秉持“大系”一贯优良品质,努力坚持“收录齐全、记录详实、印制精美”的要求,达到“体系完整、学术严谨、制作精良”的水准。
徐渭《花卉图(十二段)》/弗瑞尔美术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3册),附有详实完整的题跋、印章等文献信息,集鉴赏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体,为厘清徐渭绘画提供了清晰、权威的传世图像,是目前研究徐渭艺术生涯的“百科全书”。
明代大写意花卉的高峰——徐渭
《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共3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3册)实体书
徐渭的生平、交游与绘画成就
水墨大寫意花卉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花鳥畫史的一大轉折,其代表人物便是明代的徐渭(—)。徐渭画像在沈周、陳淳所開創的文人寫意花鳥的基礎上,徐渭以縱逸之筆,把脱略形似的文人寫意理想推到了邏輯的極致。他開創的繪畫理念與樣式,啓發並影響了後世的諸多大家,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吴昌碩、齊白石、*賓虹等,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徐渭《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徐渭的生平与交游徐渭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别號天池山人、田水月、金畾山人、青藤道士等。他於明武宗正德十六年()生於浙江山陰一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父親徐鏓中舉人後,以微官游宦貴州、雲南、四川等西南地區。徐鏓先後有兩個妻子。第一個妻子育有二子,長子名淮,次子名潞。在雲南期間,因原配病故,徐鏓又娶當地苗姓女爲妻。徐渭《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辭官後,他攜苗氏回到山陰老家。徐渭便是徐鏓返鄉後與苗氏的婢女苗君所生的兒子。但出生僅百日,徐鏓去世,徐渭由嫡母苗氏養育。由於苗氏無子,兼以背井離鄉,内心孤獨,故對徐渭傾注了所有感情。生母苗君作爲母親的權利,可想見是被剥奪的。這必對敏感而早熟的徐渭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或也埋下了他後來病狂的種子。徐渭《墨花图》/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大約年,即徐渭十一歲時,由於長兄徐淮理家無方,徐家陷於破産境地。苗氏不得已,遣散家中僕婢,其中包括徐渭的生母苗君。當時徐渭年幼,或未覺其殘酷,但所留下的心理陰影,似困擾了他一生。約三年後,即徐渭十四歲時,嫡母苗氏病卒。這對徐渭的打擊之大,可由苗氏病劇時徐渭的反應推知:(苗宜人)病漸劇時,渭私扣頭,不知血,請以身代。請醫路(氏),卜人語以讖語惡,(渭)不食三日。徐渭自小展露的文才,已使他名播當地。中秀才後不久,他便獲得了其同鄉、新任廣東陽江典史潘克敬的賞識,並以入贅婿身份,娶潘氏女爲妻,旋又隨潘家前往其爲官的廣東陽江。徐渭《墨花图》/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嘉靖二十三年(),徐渭岳丈罷官歸里,徐渭夫婦亦同返山陰。然而回鄉不到一年,潘氏病亡。而在徐渭離家期間,由於長兄、仲兄先後病亡,同鄉之毛姓者便趁機竊據其産,徐家祖産“悉空”。兩年後徐渭離開了岳丈家,攜幼子賃屋而居。據《畸譜》所載,徐渭是年三十歲。自二十歲至三十二歲,徐渭五次赴杭州鄉試,然皆落第而歸。舉業不成,徐渭便開始賣文爲活。這期間,他還撰寫了一部南曲研究著作——《南詞敘録》,此書後被視爲明代重要的雜劇研究之作。正是在這期間,他的文才引起了浙江巡撫胡宗憲的關注,成爲其一生的重要轉折。徐渭《花卉图(十二段)》/弗瑞尔美术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胡宗憲爲安徽人,嘉靖十七年()進士,乃明中葉少有的能吏之一。嘉靖三十五年(),由於東南沿海飽受倭寇侵擾,朝廷命他以兵部侍郎身份,總督沿海七省軍事,並兼任浙江巡撫。就任之後,他一面任用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抗倭,一面又延聘當地文人入其幕府。徐渭便是他延聘的幕賓之一。嘉靖三十七年(),胡於海上獲*,作爲祥瑞奏報朝廷。由於徐渭撰寫的奏文爲嘉靖嘉許,胡宗憲深訝其才,始頗優禮之。此後賓主相得,有過深契。如參將見胡,皆“膝語蛇行,不敢舉頭”,徐渭則“葛衣烏巾”,(與胡)“縱談天下事”。徐渭《花卉图(十二段)》/弗瑞尔美术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嘉靖三十九年(),徐渭代胡作《鎮海樓記》,得銀二百二十兩,遂於紹興城東南購地十畝,房屋二十二間,顔曰“酬字堂”。這是他破家後第一次擁有自己的住宅,對胡的感戴,儼然可想。除以文才服務胡外,徐渭又參與剿倭戰略的製訂,並多有奇計。如嘉靖三十六年(),胡宗憲誘降海寇汪直,徐渭即參與了方略的討論與製訂,如調查岑港戰況,撰寫《擬上督撫書》,建議選將練兵等。這些建言,頗爲胡所采用。徐渭在胡幕的六年,雖又有兩次鄉試失敗的經歷,但大體上説,是他一生中最愉快也最有建樹的時期。這期間他兩次續弦,第一次爲入贅,後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娶張氏女,並於次年育下一子(枳)。但不幸的是,這一段愉快的時光,很快便結束了。徐渭《进*表》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權臣嚴嵩罷相;十一月,胡宗憲坐嚴黨罷官。失去幕主的徐渭,便返回了山陰。次年,經杭州查某爲介,禮部尚書李春芳以禮金六十兩,聘徐渭入其北京之幕。但與胡宗憲不同,李待徐渭如廝役。徐渭氣傲才高,不堪其辱,約半年後,便不告而辭,拂袖回鄉了。徐渭《花卉图(十二段)》/弗瑞尔美术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狀元出身的李春芳,乃古所謂“小人”:他假權勢取消了徐渭當年的應試資格,並威脇“深論”云云。徐渭含辱赴北京退還其禮金,並自謝其罪後,其焰方熄。回山陰後不久,徐渭便聽到胡宗憲入獄後自殺、李春芳入閣並清洗嚴黨的消息。他一則爲恩主之死悲痛,二則怕受牽連而恐懼,三則擔心李春芳繼續報復,在心情高度緊張之下,童年以來的不幸經歷所積聚的心理陰影,便突然爆發爲癔疾。在事後爲感謝挽救其性命的醫生所作的《海上生華序》中,他自述其事云:予有激於時事,病瘈甚,若有*神憑之者,走拔壁柱釘可三寸許,貫左耳竅中,顛於地,撞釘没耳竅,而不知痛,逾數旬,瘡血迸射,日數合,無三日不至者,越再月以斗計。徐渭《花卉图(十二段)》/弗瑞尔美术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雖幸得未死,但此後數月間,癔疾又多次發作。其間他爲自己寫下了墓誌銘,並謀欲自殺。或以斧擊頭,頭骨皆折,或以利錐刺耳,深入寸餘,其狀慘不可聞。嘉靖四十五年(),在一次癔病發作中,他因猜忌殺死其妻,被革去生員,並入獄候審。入獄之初,由於係殺人重犯,徐渭身戴重枷,衣不得洗,以致蟣蝨滿身,周圍老鼠成群。後在北京故友諸大綬等人的斡旋之下,方由死刑改爲監禁,獄中生活亦稍得改善。坐獄期間,他於讀書作文之餘,又對書法産生了濃厚興趣。其日後的書法成就,或是在獄中奠定的。須説明的是,徐渭《自撰墓誌銘》中,有“孔微服,箕佯狂”一語。有學者據此稱徐渭的病狂乃是假裝。但也有學者據現代精神病理學認爲:徐渭如梵高一樣敏感,……積年的壓抑導致了暴力。……這樣戕害自己,非發瘋做不來。他想靠殺死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回擊命運,以擺脱命運所加的各種苦難。徐渭《墨花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對一個自幼年便迭遭命運打擊的人,這種理解,或較“假瘋説”爲近實。隆慶六年(),徐渭由同鄉張元忭及諸友保釋出獄,此時距入獄已七年。萬曆三年()秋天,在張元忭等人的努力下,徐渭最終獲得自由,這時他已五十五歲。出獄後的徐渭,不僅貧無立錐,兒子亦因少小失教,無法自事生業。徐渭不得已,僕僕奔走,賣文鬻畫養活自己並照顧兒子及其家庭。徐渭《墨花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萬曆初年是張居正執*的時期。對北部邊防的整頓,乃是萬曆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間著名將領戚繼光、李成梁等被委以重任,抵禦蒙古與建州女真的入侵。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萬曆四年()四月,徐渭應同鄉、宣化巡撫吴兑之邀,由山陰北上宣府。途中,徐渭在北京作了短暫停留,其間結識了遼東總兵李成梁之子李如松。李如松(李成梁之子),明代著名将*
當時李如松僅二十多歲,由於性格相合,兩人很快成爲莫逆。八月,徐渭从北京出發,乘肩輿出居庸關。到宣府後,受到吴兑的禮待。在宣府期間,徐渭常應邀參與當地武官的宴飲,並藉此結交了鎮守宣府的許多武人,如守將許希夢、王象乾,宣府總兵麻錦、雷龍等。這些人其後皆成爲其書畫的重要贊助者,乃至影響了他繪畫風格的選擇。宴飲與書畫應酬外,徐渭又參與教場練兵,勘查山川形勢,提供邊防意見等,顯露了他少年以來即“負才略,知兵,好奇計”的軍事才華。徐渭《墨花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從徐渭今存的繪畫與詩文看,其書畫的主要贊助者,便是這次北行期間所結識的武人,如李如松、許希夢等。這與吴門畫家的贊助者之主要爲文人,是迥然不同的。二者可謂代表了明代繪畫贊助者的兩種不同類型,而這種不同,也必然影響他們對繪畫風格的選擇。萬曆五年()春,即駐宣府一年後,徐渭因身體不佳返京養病。是年七月,徐渭由北京回到山陰。這次北游,爲他晚年的文學藝術創作帶來了無盡的靈感。北游期間,徐渭“放浪麴糵,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爲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徐渭四时花卉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徐渭生命的最後十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鄉度過的。此前的萬曆八年,或因貧困之故,他移出酬字堂,與家人賃屋而居。自京回鄉後,他借居金氏典舍。貧困、疾病加劇了其自傲與敏感。據陶望齡《徐文長傳》載:(北京)既歸,病時作時止,日閉門與狎者數人飲噱,而深惡諸富貴人,自郡守丞以下求與見者,皆不得也。嘗有詣者伺便排户半入,渭遽手拒扉,口應曰某不在,人多以是怪恨之。徐渭四时花卉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這類怪異行徑,也見於他的書畫創作。據姜紹書《無聲詩史》載:(徐渭)尤不事生業,及老貧甚,鬻手自給。然人操金請詩文書繪者,值其稍裕,即百方不得,遇窘時乃肯爲之。類似的舉動,人或指爲狷狂,但實則爲失望於包括自己及自己家庭的人間之一切的表示。由於長子無行,徐渭不久便與之析居,隨次子徐枳另賃范氏典舍。萬曆十四年(),由於貧無片瓦,他同意次子入贅本地王道翁家。作爲父親,其心情一定羞愧而淒涼。徐渭四时花卉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在預感不久於人世時,徐渭憑記憶匆匆寫就了自傳《畸譜》,並撙節衣食,用李如松的饋贈刻印了自己的詩文。雖一生沉汩下流,但徐渭對自己及其創作,是有“必傳”之信心的。唯因刻資不足,文集“惡楮毛書,煙煤敗黑,微有字形”而已。不過徐渭死後,令著名文人袁宏道“不覺驚躍”、大呼“今耶古耶”的,卻恰是這部“微有字形”的集子。到後來,由於書畫不足維生,徐渭又變賣身邊之物:從所藏的書畫,到宣府帶回的貂帽領,甚至連他最鍾愛的數千卷藏書,也“斥賣殆盡”。最後,竟至被褥也破弊至無可再易,“至藉藁寢”。徐渭《杂花图》/南京博物院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萬曆二十一年(),徐渭在貧困、孤獨、疾病之中,走完了不幸的一生,終年七十三歲。徐渭的画史地位徐渭畫名的確立,是從清初開始的。隨著其繪畫作品的遞藏與傳播,徐渭始得清代鑑藏家之關注,其繪畫成就,也逐步被拔擢於詩文、書法之上。如清初學者周亮工(—)《賴古堂書畫跋》中説:青藤自言書第一,畫次;文第一,詩次,此欺人語耳。吾以爲《四聲猿》與草草花卉俱無第二。予所見青藤花卉卷皆何樓中物,惟此卷命想著筆皆不從人間得。湯臨川見《四聲猿》,欲生拔此老之舌;櫟下生見此卷,欲生斷此老之腕矣。吾輩具有舌腕,妄談終日,十指如懸槌,寧不愧死哉!徐渭《花卉图》/云南省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據周亮工的看法,戲曲與繪畫代表了徐渭創作的最高成就。至清中葉,徐渭作爲畫家的地位,終於確立。如翁方綱在徐渭《雜花圖》後題詩云:墨鴟夷作青蛇呿,柳條搓線收風餘。幽墳*語嫠婦哭,帥霅神光摩碧虚。忽然灑作梧与菊,葡萄蕉葉榴芙蕖。紙纔一尺樹百尺,何處著此青林廬。恐是磊砢千丈氣,夜半被酒悲欷歔。淋漓無處可發洩,根莖不識誰權輿。尚未遽寫太湖石,蒼茫迴向勾勒初。江樓高歌大風雨,東家蝴蜨飛蘧蘧。田水月亦自喻語,千峯梅花一蹇驢。空山獨立始大悟,世間無物非艸書。徐渭《杂花图》/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文中的贊美代表了當時對於徐渭作爲畫家的評價。最後“空山獨立始大悟,世間無物非艸書”,則恰中肯綮地歸納了徐渭的風格。隨著徐渭作爲畫家地位的提升,其繪畫的風格,也逐漸爲人所追仿。如清初宋犖(—)《漫堂書畫跋》中跋其父文康公畫册云:文康公畫筆乘興點染,爛然天真。生平心折陳淳、徐渭二人,此殆似之。徐渭《杂花图》/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但服膺徐渭風格的清代畫家中,最著名者乃石濤與鄭燮。如石濤在其所繪《四時寫興圖》(香港藝術館虚白齋藏)題有七絶一首:青藤筆墨人間寶,數十年來無此道。老濤不會論春冬,四時之氣隨余草。乾隆中,鄭燮對徐渭的推崇,則又達極致。如袁枚《隨園詩話》記載説:鄭板橋愛徐青藤詩,嘗刻一印云:“青藤門下走狗鄭燮”。郑板桥“青藤门下牛马走”印章
關於對徐渭的服膺,鄭燮本人亦有表述。如:徐文長、高且園兩先生不甚畫蘭竹,而夑時時學之弗輟,蓋師其意,不在迹象間也。文長、且園才横而筆豪,而夑亦有倔强不馴之氣,所以不謀而合。徐渭《杂花图》/上海博物馆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二十世紀以來,伴隨著繪畫大家的推崇與效仿以及大衆的認識與接受,再到專家學者深入的專題研究,對徐渭繪畫的接受與研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吴昌碩、*賓虹、齊白石都對徐渭筆墨極爲推崇。吴昌碩曾云:“青藤畫奇古放逸,不可一世,似其爲人。想下筆時,天地爲之低昂,虯龍失其夭矯,大似張旭、懷素草書得意時也。”徐渭《杂花图卷》上的“齐白石观”印
*賓虹在一花卉册頁中,以色彩仿徐渭墨法,並題曰:“天池山人墨法淋漓變幻,余以彩色爲之,亦覺神似。”齊白石則有詩稱:“青藤雪个遠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爲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齊白石繪畫研究與師法的對象,是徐渭及受徐渭影響的八大山人、吴昌碩等,他甚至想象隨諸家學畫的景象:青藤、雪个、大滌子之畫,能横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能生前三百年,或爲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余想來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恨我不能知也。徐渭《墨花图》/故宫博物院藏/摄自《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实体书
齊白石列舉的青藤、雪个、大滌子、老缶不僅是他心儀的師法對象,亦是對明清繪畫史中一條重要綫索的整理:水墨大寫意的繪畫由徐渭開其端,八大山人、石濤、吴昌碩繼往開來,齊白石緊隨其後,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畫史脈絡。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對徐渭繪畫的關注迎來了一次熱潮,通過普及性的著作、展覽及媒體宣傳,大衆對徐渭繪畫表現出極大的熱忱。《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三册)
-目录-《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3册),附有详实完整的题跋、印章等文献信息,集鉴赏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体,为厘清徐渭绘画提供了清晰、权威的传世图像,是目前研究徐渭艺术生涯的“百科全书”。《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共3册),收录的每件作品包括:
中英日三语版权信息
作品全图(完整的一幅画,包括图像、印章、题跋)
细节图(原大、局部放大或缩小)
概述
作品说明
题跋释文
印章与释文
索引
参考文献
《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第一册目录
《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第二册目录
《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第三册目录
购买方式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明画全集第十卷徐渭》(全3册)浙江大学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