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气候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是每年的7月22日、23日或24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正值“三伏”当中的“中伏”前后,所谓“伏”,指阴气为阳气所伏,所以,大暑前后,是一年中阳气至盛,最为炎热的时节。酷热多雨、高温潮湿是此时节的天气特点,“桑拿天”几乎成为常态。此时,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有较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晴热少雨,容易发生伏旱;华南西部地区雷阵雨最多,雨水最为丰沛;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土高原地区暴雨天气相对集中,通常所说的“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是北方汛期的关键时期。
大暑到,农事忙。大暑时节气温最高,喜温作物生长最快,谚语说“禾到大暑日夜*”。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种植双季稻,大暑到了,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收早稻、种晚稻将要拉开序幕。这个时期,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做好抗旱、排涝、防台等工作非常重要。
中国古人认为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一到,萤火虫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溽是湿的意思,湿气浓重,天气闷热,土地变得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得暑热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节气养生
“大暑热难当,知了叫不停”。大暑,暑热的天气特点更加突出,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所以这个节气养生强调要注意补充体力,避热解暑。
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喝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最好以粳米、绿豆、薏仁、赤小豆等谷物为主料熬制。
饮食上应多咸少甜,不宜进补。由于大暑天气炎热,饮食应清淡营养,可多喝绿豆汤、温开水、酸梅汤;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等。可多吃“三薯”:吃马铃薯预防情绪中暑;吃紫薯护血管抗过敏;吃薯蓣(山药)保湿皮肤健脾胃。
炎热天气,最易使人伤暑,加之夏日昼长夜短,更需要午睡补充。建议每天午餐后一刻钟后安排半小时左右的午睡,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安神养心。
此时人体正处于脾脏的旺盛期,应多些体育运动。锻炼时注意穿着棉质服装、避免阳光直射、及时适量补水、控制运动强度。
天气热容易中暑,若发生中暑情况,要尽快离开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适量饮用含盐分的饮料。若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养生穴位·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简便取穴法:伸手仰掌,用力攥拳,腕横纹上两横指,两“筋”(肌腱)之间凹陷处。主治心绞痛、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病。夏季常按揉此穴,以产生酸、麻等感觉为度,可宁心安神,理气,止心、胃疼痛;中暑时,按揉内关穴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晕车晕船时,也可点按此穴,止眩止呕。养生药膳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北方大暑时节食用茅槐茄子萝卜丝味甘而不滋腻,性寒而不碍胃,利湿而不伤阴,作用平缓。南方天气湿热,出汗多,导致食欲不振,可以食用枸杞芦根丝瓜汤,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茅槐茄子萝卜丝(北方)
食材:白茅根10克,槐花5克,玉竹5克,莲子5克,蜂蜜8克,白萝卜克,紫皮茄子50克。
制作方法:1.茄子削皮洗净,切丝,撒上少许盐腌10分钟后,清水洗过,捞出放锅内和莲子一起蒸熟,取出晾凉。2.白茅根去皮,洗净,切丝。3.加食用油热锅,放入白茅根丝、槐花和玉竹略炒,加入酱油、料酒、白糖炒熟备用。4.热锅加食用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备用。5.香菜择洗干净,切小段。6.白萝卜洗干净,去皮,切成细丝,加入蜂蜜搅拌。7.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丝上。8.将茄丝与白茅根丝、白萝卜丝混合拌匀后,撒香菜、淋花椒油即可。口味甜酸。
功效:清热凉血,明目利尿。
适宜人群:热邪炽盛,风*上扰者。
不适宜人群:寒湿体质者。
枸杞芦根丝瓜汤(南方)
食材:枸杞子5克,芦根5克,丝瓜克,火腿20克。
制作方法:1.丝瓜洗净,去皮切丝,火腿切丝,生姜、葱白切丝,蒜切末,备用。2.加食用油热锅,加葱、姜、蒜爆香,倒入丝瓜翻炒片刻,倒入火腿,与丝瓜一起翻炒2分钟。3.加足量水,加入枸杞子、芦根,大火烧开后,加入盐、生抽、糖适量,小火煮约10分钟后放入鸡精调味,撒入香菜,出锅即可食用。口味咸鲜。
功效:益气生津,滋补肝肾,清热养阴,健脾和胃。
适宜人群:食欲不振、阴虚内热、津液亏耗、目睛干涩等症状者。
不适宜人群:寒湿体质者。
民俗活动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食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暑羊
入伏之时,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于是,当地人在这一天,会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营养学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除体内*素,有益健康。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渔村都有的汉族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文艺表演。
诗词欣赏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过然去伏尽秋初皆不过
宋·陆游
赫日炎威岂易摧,火云压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蕲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过,天方悔祸素秋来。
细思残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