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三十要穴歌及应用心得
(摘要)武汉光岩中医针灸门诊部高光岩
1、肚腹公孙留,15、大椎解癇热,
2、腰背承山求,16、少商利咽喉,
3、头项寻风池,17、阿是蠲酸痛,
4、面口地仓收,18、人中善急救,
5、咳喘取二定,19、眩晕绝骨觅,
6、夜啼二柱谋,20、失眠安神搜,
7、小腹三阴交,21、疳积四缝妙,
8、转胎至阴灸,22、补虚关元优,
9、二沟通便秘,23、心疾针通里,
10、隐白停崩漏,24、肝肾调蠡沟,
11、鼻衄孔当止,25、遗尿缩泉求,
12、心胃内关疏,26、胃痛二脘留,
13、腿痛刺重海,27、肠痈寻阑尾,
18、人中善急救
人中乃全身之要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人中(即*宫)列为其为十三*穴之首。督脉,手足阳阴之会。擅长医治精神、神志方面病症,如:昏迷,癫狂,痫症,小儿急慢惊风,中暑,癔病,三叉神经痛,其他如挫闪腰痛,晕车晕船等亦有效。
《胜玉歌》云:“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玉歌赋》载“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针灸方:(1)昏迷:人中加针十宣(点刺放血)或掐按十王穴。
(2)小儿急惊风:人中加针印堂,内关,足三里。
(3)癔病:人中加针合谷,内关,丰隆。
据报道,针刺本穴对功能的调整有相对特异性,其针灸效应与呼吸中枢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尤在对呼吸中枢衰竭时疗效更显。对实验性休克动物具有明显的抗体休克作用,当血压降到(10~40毫米汞柱)、呼吸暂停时,针刺“人中”,绝大多数可以恢复。
19、眩晕绝骨觅
绝骨亦称悬钟属胆经,胆为木之性,主疏泄条达,肝肾同源,肝胆又为表里,可见胆与肾有关,肾主藏精,精又生水,《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张景岳曾提出:“无虚不作眩”,《直指方》亦云:“瘀滞不行皆可眩晕”针悬钟可舒肝理气,益髓生血,补肾健脑,舒筋活络故能改善高血压眩晕等有关病症。
针灸本穴可充养髓海,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血虚失眠,记忆力减退,诸症均有良好效果。
针灸法:(1)高血压、头昏目眩:绝骨、风池、合谷、太冲、配丰隆、三阴交。
(2)旅途疲困,腰疼腿软:绝骨、足三里灸之。绝骨有提神健脑,旺盛精力之功。足三里为养生强身,抗衰益寿之要穴,日本有“旅行灸三里,健步快如飞”之谚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