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辗转反侧,服下一粒“进口药”后。逐渐入梦:
一个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注射了一针“特效药”后,马上就站了起来;
一个哑口不言的儿童,被神医在某个普通的穴位上扎了一-针,突然能开口说话了;
一个艰苦分娩的产妇服下整方熬制的汤药后,竟顺利产下了婴儿,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以为是药效好或医术高明,要不就是在变魔术,否则不会出现这些戏剧性的变化。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上述所谓的“灵丹妙药”,只不过是毫无疗效的蒸馏水、有色水或淀粉片而已,神医扎针也只是随意而行。
这些本身没有药理效果却有暗示效应的东西,被叫做安慰剂。
那么,什么是安慰剂呢?
任何治疗程序的一-部分,对病人的症状。症状群或疾病群产生疗效,但客观上。对所治疗的情况并没有特殊作用。
安慰剂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安慰剂,比如淀粉片,糖片、可卡因、蒸馏水、矿泉水、生理盐水,味道苦涩的有色白开水等。这种安慰剂并不影响人的生理机能,所以理论上对病情并无治疗作用。
另一种是非纯粹的安慰剂,或许含有一些药物,但对病人的疾病没有治疗作用,也或许含有某些有效药物。但含量甚微,不足以治疗病人的疾病。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安慰疗法效果这么好呢?这是因为人体具有自我治疗的神奇潜能。
安慰疗法的目的就是挖掘这种潜能。
事实上。安慰疗法显示了大脑对身体的奇妙的控制。
如今医学水平日新月异,安慰疗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
安慰疗法特别适合两类患者。
一类是癔病,属于神经症病,由某种心理原因导致的部分功能丧失。
比如瘫痪、耳聋,失明。哑巴。肢体麻木等。
另一类是某些非精神障碍的躯体疾病,比如慢性疼痛。
研究表明,三分之-的病人能被安慰剂有效地缓解症状。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们对药物的期望成为一种认知形式,服用安慰剂后,就会调动神经机制产生镇痛作用。
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慰疗法可以获得和真正的手术治疗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安慰疗法不仅仅运用于医学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运用它。
神采飞扬的年轻妈妈鼓励刚学步的幼儿向前走:
和蔼的老师夸奖辛勤的学生,并肯定他的努力最终会有收获;
长辈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我为你骄傲,你一直是最棒的!"
面对心情五味杂陈的运动员,教练打气说:“发挥出状态就行,你肯定能贏!冠*非你莫属!”同样是感冒药,你认为越贵的药越有效.....
每个人都有失意或不得志的时候,有时会产生怯懦、畏惧等心态。
这时候,人们便很自然地运用安慰疗法,使一切朝着预期的良性轨道运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