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呓又称“睡语”。睡中说话,俗称说梦话,是指睡眠中讲话或发出某种声音(鼾声除外),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梦呓的发生率很高,很多儿童和成人都发生过梦呓。梦呓可发生在睡眠的任何阶段,既可发生在有梦的眼快动睡眠阶段,也可发生在无梦的非眼快动睡眠阶段。其梦呓较少带感情色彩,说的多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话,醒后少有记忆。宋代《朝野遗记》载有。上噤不知人,但张口呓言耳。”清代大文豪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夜心梦故夫同枕席,睡中或娓娓呓语。”清代诗人、史学家赵观(公元-年)说:“呓言本不论工拙,谶语何须取吉祥。”此外,有人认为梦呓中还可能出现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据说有两姊妹是同班同学,一天晚自习时解道几何题,两人都没有做出来。半夜里妹妹正醒着的时候,听见姐姐正在讲梦话,梦话涉及的正是那题的内容,并且说出了那道题的正确解法,她便记在心里。第二天课堂上考这道题,妹妹立即做出来了,但姐姐却未能做出来,她全然不记得梦呓了。对梦呓的研究发现,梦呓多为功能性障碍,但有些梦呓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加以注意。常见者为神经官能症、癔病、脑外伤、癫痫、中*或感染性脑病等。例如《中医例病》记载:孙某某,男,45岁。患者从年3月下旬起,每夜间睡梦中高歌或讲话,声音洪亮,字句清楚,彻夜不休,常将隔壁房间里睡觉的人闹醒。每年春季草木发芽时即开始发作,至秋季草叶落叶时即止,冬季亦不发作。年年如此。初不介意,后逐渐加重。至年白天午觉时入寐即发作,整日头昏脑涨,精神疲倦,颇觉苦恼。医院治疗,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认为,属于肝郁气滞血淤,久而化火伤阴,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淤,佐以滋阴潜阳之品。又如《四川中医》载:马某某,女,11岁,学生。年12月9日初诊。患者于12月1日在学校拿广播器时触电跌倒。当时昏迷约五分钟。右枕部跌伤血肿,左额部被麦克风砸伤,伤口约两公分。苏醒后恶心呕吐,小便频繁,每半小时即小便一次,且量不多。经急诊处理后好转。此后性情变得急躁、多言,每日发病三次,发病时手舞足蹈,狂言骂詈,语无伦次,不认亲疏;发病后则健忘,失眠,有时睡眠中突然坐起,且梦语越来越多。年做脑电波图未见明显局灶性改变。拟诊为“外伤性癫痫”。医院西药治疗未愈,后改为中医治疗,被确诊为气乱血淤,痰火内起,扰乱神明,治用化痰清火,理气化痰,宁神开窍,后得以好转。
梦呓的内容常常涉及本人的生活和平素关心的事,并可能泄露自己内心的秘密。例如一位年轻小姐在梦呓中把自己恋爱的心事说了出来,一位罪犯在梦呓中供认了犯罪的事实。所谓“昼伪遏蔽,夜吐其情”“酒后吐狂言,梦中泄真情”,正是反映了梦呓的这一特点。如果梦呓次数太过频繁,医院去就诊,检查是否是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然后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易医解奇梦》杨峰著
——GZH“人工智能解梦”
——《*帝内经》释梦版
——《梦诊》林和生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