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的来历
《灵枢·终始》云:“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按症之曰“内关”者,即内格也,即溢阴而上犯症也。盖以引起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引起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本穴可以治之。故名之为“内关”,犹内脏之关隘障碍也。
内关穴的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能主治
1.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3.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4.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配穴
内关穴配公孙穴治肚痛;
内关穴配膈俞穴治胸满支肿;
内关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
内关穴配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震颤。
内关穴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
内关穴配建里穴除胸闷。
内关穴配间使穴、足三里穴治心绞痛。
内关穴配涌泉穴、足三里穴治中*性休克。
内关穴配公孙穴治胃痛。
内关穴配太渊穴,有益心安神,理气复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内关穴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内关穴配三阴交穴、合谷穴,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主治心气不足之心绞痛。
内关穴配神门穴,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
内关穴配公孙穴,为八脉交会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穴位养生
刺灸法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
直刺0.5-1寸,深刺可透外关穴,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针刺内关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已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扁桃体摘除术、乳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巨脾切除术的针麻。对牵拉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艾灸方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